
4月4日,临港新片区某集中隔离收治点迎来了第一批患者和医护人员。傍晚时分,入驻该收治点的临港中心能源管家专职顾春锋看着室内灯光逐渐点亮,让他不禁回想起3月底那急速冲刺的“72+48”小时。
72小时——18个箱变投运,增容8500千伏安,敷设高低压电缆14500米,最快速度拿下10千伏外线接电。
48小时——73条低压回路运行,特殊背景下边设计、边施工、边验收、边投运,跨前服务指导用户完成内部工程。
“72+48”小时,外线接电与内部施工同步推进、双线作战。从3月28日晚接到任务到3月31日完成送电,再次刷新“临港速度”。
与时间赛跑提供电力保障
3月28日晚,公司接到该收治点项目的接电任务,限期3月31日完成送电。时间紧迫、工程量大、人手短缺,工期又与浦东封控管理期重叠……困难面前,公司总工程师周敏带队立即赶赴现场,实地了解用电需求和现场情况,组织临港中心、营销部、建设部、施工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协调资源、部署分工。3月29日上午,工程方案敲定;3月29日下午,一支186人、20多辆车的施工队伍进场。
“为了抢进度,所有施工人员24小时驻守工地昼夜轮班赶工,我们还有三位同志全天候吃睡在临港管委会,与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做到信息快速精准传递。”临港中心负责人王威介绍:“我们力求将政企合作优势发挥到极致,为防疫项目提供最坚强的电力保障!”
项目工期恰逢浦东封控管理期,物资运输面临极大困难,公司建设部连夜加班调配物资。“临港项目的低压电缆需求总数出来了,4*240规格尚有8400米须安排生产”“货车通行证还有要增加的吗?”……从凌晨到深夜,这支“特种战队”的微信群24小时滚动着消息。入驻管委会封闭办公的临港中心员工则无缝对接建交处,第一时间为施工人员和车辆办理通行证,并同步完成物资供给方案。
党员主动递上驻守请战书
特殊时期,浦东供电人全力以赴、守“沪”光明。回忆起这段经历,不少职工都直言,这场“硬仗”是一次考验,但他们也深深知道,这场“战疫”仍没有结束。
“这真是一场硬仗!我、夏剑峰在管委会,顾春锋、顾幸峰在施工现场,我们四个‘峰’每天上午9点、下午6点开视频‘峰’会,协调物资配送、解决现场问题。” 临港中心项目专职朱峰说。
“那几天我嗓门特别大,工地上到处是挖掘机、吊车,说轻了根本听不清。我们现场、远程协同作战,这种效率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感觉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临港中心能源管家专职顾春锋说。
3月31日,项目接电如期完成,但浦电人并未歇息。考虑到该集中收治点用户设备的运维单位经验不足,共产党员顾春锋递上请战书——入驻临时隔离点,开展24小时不间断保供电工作。4月4日上午,顾春锋带领保供抢修队员,配备发电车等专业设施正式入驻临港隔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