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以来,配药仍然是一些居民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3月26日,上海市总工会紧急集结13名顶岗志愿者组成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赶赴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每天穿梭在小区与医院之间,为居民配送急需药品。
江川路街道地处闵行老工业区内,许多小区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居民老龄化程度高,慢病用药需求大。20多天来,这支配药志愿服务队在和居委、医院三方的不断磨合下,探索出一套高效简洁的操作流程。
居委:信息标准化加工,助力配药提速增效
居委是连接居民、志愿者和医院的桥梁纽带,肩负着收集整理居民配药信息,对接各医疗机构预约配药名额以及药品发放等工作。
针对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一现状,居委每天通过电话或上门收集居民配药需求,并对信息进行梳理、补充和更正。初筛后,居委会对信息进行二次标准化加工,理清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和药品信息等内容。这其中,药品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配药的效率,需要详细写明药品商品名、化学名、规格、配药量、是否同意替换药品等详细信息;对于特殊配药需求,还需收集药盒,方便志愿者配药。配药信息标准化后,居委会再根据汇总的信息,同志愿者确认慢性病药物、精神类药物和放化疗药物相对应的医院。
一般情况下,居委处理好当天的配药清单已是下午,正好是志愿者送药时段。此时,志愿者就能一手送药,一手取卡,减少了奔波次数,节约了工作时间。居委收到药品,对其消杀、核对后,便可以在当晚安排工作人员将药品分发到居民手中。
此外,为简化配药流程,减少志愿者在医院停留时间,江川社卫中心与各街道居委建立了联络机制,居委提前一天将配药清单发送至江川社卫中心指定联系群,志愿者次日无需预约,就可交卡开药,且全程实行闭环配药,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极大减轻了医生和志愿者的工作强度。
志愿者:统筹任务明确分工,实现效率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统筹配药需求,明确人员分工,优化配药时段是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实现效能最大化的有利法宝。
每天晚上,配药志愿服务队都会准时召开例会,总结当天配药情况,分配次日配药任务。江川社卫中心配药程序简单,但配药量大,是每天的大头;其余三级医院以及专科医院配药程序复杂,但配药量相对较少,因此,配药服务队会根据收卡情况,灵活机动安排次日前往各医院配药人员的数量。配药期间,各志愿者还特别注重团队作战,各环节分工协作明晰,极大提高了配药效率和成功率。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的实施,居民到医院配药人数与日俱增,各医院人手有限,排队配药成为了常态。如何才能节省配药时间,提高配药效率?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为此总结出各医院相对排队人数较少的“黄金时间”。试行一段时间后,志愿者发现,根据“黄金时间”就诊配药,的确能有效节省配药时间。比如,对于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来说,志愿者去晚了必定要排长队,如果志愿者提早至8时入院,从挂号到取药的耗时就能缩短近40%;而对于市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来说,志愿者就要推迟入院时间,上午10时以后就诊人数大为减少,排队时间亦相应缩短。
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透露,根据各医院配药的不同要求,精准准备配药所需材料同样能省出不少时间。在日常配送药中,配药志愿服务队总结了各医院要求的最精简材料,每个医院要求各不相同,如江川社卫中心只需社保卡就可配药,但闵行精神卫生中心首诊就需要居委加盖公章的代配药介绍信、社保卡(身份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材料。若居委按需精准提供材料,就可为志愿者省去许多整理材料的时间,还可避免出现因材料准备不全而无法配药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在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了服务队成员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在服务过程中,配药志愿服务队主动思考问题,防范于未然,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城市按下暂停键,志愿者、居委、医院只有环环相扣、通力协作,才能像齿轮一般有效运转起来,缓解居民最现实的就诊配药难题。截至4月22日,市总配药志愿服务队已累计服务居民778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