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浦绿化公司黄兴公园内,清晨赏荷花、傍晚散步、周末搭帐篷野餐,成为市民在炎热夏季呼吸户外清新空气的途径之一。高温蒸腾,公园内的各种植物也迎来了它们生命中前所未有的“烤验”,为保证市民的户外体验,负责黄兴公园日常养护的员工们战高温守护花花草草。日前,记者走进公园,亲身感受绿化养护组工人如何让公园植物平安度夏。
清晨5点半开工,除草修剪忙不停
上午九点半,顶着当天近40度的高温,记者跟随黄兴公园绿化养护组组长严浩来到了中心广场,边上就是波光粼粼的浣沙湖,这里是整个公园的中心片区。从远处便能看到树荫下的一顶顶“移动的草帽”,绿化养护工人们正在拔草,辛勤的他们已经从清晨忙碌到了现在。
四五位工人忙着拔草、修剪,他们身着长袖工作服,既是为了遮挡火辣阳光,也是防止蚊虫叮咬、被带刺的植物划伤。袖口露出黝黑的肌肤,汗水淌过脸颊,身边携带着修枝剪、手锯等工具,工人们眼疾手快,迅速从草地中分辨出杂草,揪出后立刻平移到旁边的草地重复刚才的工作。
严浩告诉记者,养护组的工人们负责整个公园的绿化养护,而占地面积达近40万平方米的黄兴公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一座荷花池,每天早上从清晨五点半开工。“我们根据月度养护计划来盘算今天做什么样的工作”,作为组长,严浩根据园内植物的状况不同和当天天气给工人们进行安排,“看看哪里情况不好就做哪个位置,该浇水的时候就浇水,下了雨不能修剪就去拔草。”
除草修剪外,给植物浇水也是一项“巨大”工程。带着数十米长的水管,从浣沙湖中抽水再对植物花草进行浇灌,这一套工作中的难点在于“重”。水管又长又重,为了防止浇“开水”,浇水工作通常都在早上或傍晚进行。
采访的前一天下午,上海迎来了一场狂风骤雨,“下了雨就不用浇水了。”严浩说道:“每天都盼着能下点雨。”
浇水量比往年翻了三四倍
今年的上海比往年更热,奋战在太阳底下的养护工人不止工作时深有感受,也从比往年更加“缺水”的植物上有所察觉。
剪去花丛中已经枯萎的几朵小花,严浩告诉记者,草本植物大多比较娇嫩,大太阳一晒可能就枯萎了,“尽管现在浇水的频次比以前夏天要多,但受天气影响还是会自然枯萎。”为了整体美观,这类植物只能进行经常性的修剪,否则新枝条可能长势更差。
受到高温与疫情的影响,公园游客虽然不多,但日常的养护工作不能停,植物在高温下更需呵护。
每个季节针对不同植物的习性开展各种养护工作,高大的乔木相对更能适应高温,严浩告诉记者,今年枯枝枯叶率更高,浇水量也比往年翻了四五倍。高温季节暂时不能进行植物的栽种,“一旦发现植物枯萎,我们现在采取的做法就是先对部分枯萎的植物进行修剪、移除等工作,待适宜的季节再进行补种。”
一草一木皆是感情
这个炎热的夏天让严浩对公园内的花草树木多了几分担忧,多年扎根在黄兴公园从事养护工作,让他对公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小草都有了感情。
“现在花多了很多”,回忆起当初的黄兴公园,严浩感叹,面积未变,植物的种类却多了不少。每天围绕着花花草草打转,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几乎熟稔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长势好长势差、有没有病虫害都能马上看出来。”
采访时候正值上午高温,一路上能不时偶遇游客,“这么热的天,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公园?”面对记者的疑问,游客自有他们的答案。摄影爱好者不想错过每年夏季最美的荷花池景,放暑假的孩子最爱在公园里自由地跑动,周末时忙于工作的家长能享受一段可贵的亲子时光,老年居民晚上走上一圈既是锻炼也是吹风纳凉。据统计,高温烈日下,公园每日仍有几千名游客游园。作为杨浦区最大的区属公园,黄兴公园承载着周边居民游乐、放松的重要功能。
为了不辜负居民所盼所求,严浩头顶烈日,“只想看好眼前的花草”,保持公园绿意盎然。负责洗手间卫生的保洁阿姨十点已湿透了工作服,公园保洁工人一遍遍清扫狂风骤雨后的落叶,公园门口的保安在遮阳棚下依然汗如流水,守住公园第一道防疫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连日高温下,杨浦绿化公司不忘叮嘱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自我防护,注意劳逸结合。“上午的工作基本在十点前就会结束收工,让大家回去休息,主要采取错峰的工作方式,避开一天内紫外线最强、温度最高的时段。”同时,高温期间主要以基础的低强度养护工作为主,并根据劳动强度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安排,同时公司工会为员工们准备了丰富的防暑降温用品,包括绿豆汤、盐汽水等物资,尽可能缓解员工高温作业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