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分公司青卫油氢合建站,是上海首座35/70兆帕油氢合建站,兼具易捷便利店、加油卡服务网点以及“爱心驿站”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身。全站14名员工立足岗位、务实创新,不断完善加油站班组建设,着力在物质上营造实体家园,在制度上营造秩序家园,在精神上营造情感家园,全力创建一流班组。
让清洁能源与大众更贴近
使用氢为能源,最大好处是它跟空气中的氧反应,仅产生水蒸气排出,有效减少了传统汽油车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七座商务车、厢式货车及半挂牵引头是目前来站加氢气最多的车类型。”青卫油氢合建站站长张雅婷介绍,青卫油氢合建站在原有成品油供应的基础上,前瞻性增设“氢”这种清洁能源供应,成为上海市首座同时具备35MP、70MP氢气加注能力的综合加能站,并逐渐承担起青浦区、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物流、环卫、公交、网约车等氢能车辆加注需求。
记者了解到,2022年9月,青卫站成功服务上海首批80辆7座氢能源乘用车,加出为上海民众出行直供氢能“第一枪”,助推氢能更近距离走进寻常百姓家。作为一座兼具加油、加氢功能的综合加能站,青卫油氢合建站已经成为区域内重要的“能源港湾”。
是加油站,更是“暖心驿站”
“如果看到很疲惫的司机,我们会提醒他们来‘爱心驿站’歇一会儿。”张雅婷告诉记者,来加油或者加氢的司机到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休息一会儿,对安全驾驶起到了不小作用。接力站还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加热食物、供应热水、手机充电、纳凉取暖等“7+X”暖心服务。
不仅如此,青卫油氢合建站还大力推进党群活动室、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努力把站点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鲜亮名片。
进博会期间,青卫油氢合建站携手分公司党团员志愿者,组建进博保障服务队并开展现场值守,提供道路指引、多语言交流、应急小药箱等优质服务,展现了服务行业优质窗口形象。
智能升级,技能同步升级
与能源共同优化升级的还有工艺流程。张雅婷说,如今智能的操作系统,通过手持终端就能对加氢的数据全程进行数字化监控,操作更方便的同时,对班组成员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班组14个人里,95后就占5个。”这支年轻的班组平均年龄35岁左右,面对智能升级的系统,班组成员也积极提升技能,积极参加“比技能、比规范、比业绩”等劳动竞赛,全方位适应岗位新发展。
此外,青卫油氢合建站为留住年轻员工,巧用心思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持续推进加油站小厨房、小浴室等“五小”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加油站“新形象”改造、“文化主题站”个性化设计等,不仅改善了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还让加油站成为了市民网红新打卡点。站内还组建起民主管理小组,常态化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严格落实站务公开。
疫情封控期间,班组成员以站为家,为城市抗疫“加油添气”,变身“团长”,做好社区居民的“物资站”、物资的“保供站”,关爱城市劳动者,为滞留司机送上“暖心餐”,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