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路丨做新时代的“宋慈”——2022“上海工匠”、司鉴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副主任郭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03-09 16:01

摘要: 记2022“上海工匠”、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副主任郭弘。

信息技术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涉及利用此类技术侵害用户权益、破坏网络安全、影响网络生态的案件中,郭弘以特有的细腻和独到的眼光,抽丝剥茧,入微考量每一个细枝末节,凭借精湛技术和初心担当,臻于完美地协助司法机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断案难题。


重大疑难案件鉴定始于某个“第一次”


2008年,有着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工作十多年经验的郭弘开始从事司法鉴定工作,不久后就碰到一起全国最大涉外信用卡诈骗案。


2009年2月,上海警方接报一起信用卡诈骗案,报案人反映其银行卡在未遗失的情况下,卡中的存款30万元不翼而飞。根据报案人反映的情况,警方立即开展了初查工作,通过案件的串并,发现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内,类似的报案就多达80起。


根据上海警方的调查结果,犯罪嫌疑人张某通过伪造信用卡骗取巨额财产,然而由于审讯时嫌疑人百般狡辩,缴获的作案工具成为案件定性的主要依据,侦察也因此一度陷入僵局。


由于鉴定技术难度大,该类案件鉴定没有先例,当时全国的鉴定机构无人接手,很多鉴定人表示“做不了”,当时的郭弘也明白鉴定的复杂程度,但她选择迎难而上。“让我试试吧。”于是她针对各式各样的自制盗码装置、监控装置和制卡装置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和耐心的反复实验。


陈1.jpg

图为郭弘受公安机关委托,对涉嫌侵犯某国际500强公司商业秘密的员工电脑进行鉴定


经过连续几周的加班加点,终于摸清了整套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时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使犯罪人使用该装置盗取被害人信用卡信息并制作伪卡的犯罪事实得以印证和固定,为案件的完全侦破和今后进一步打击信用卡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解决了这起重大诈骗案后,遇到疑难复杂和新兴案件,大家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找她。此后,她先后完成了全国第一起微信外挂案、全国第一起POS机侧录案、全国第一起物联网被攻击案、全国第一起智能汽车交通事故案、全国第一起硬件外挂案等重特大案件的鉴定,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郭弘告诉记者,成为电子数据司法鉴定领域的“宋慈”是她毕生的追求。从业22年来,她累计承办电子数据鉴定3000余件,其中不乏震惊中外的重大案件。


主持参与制定行业50%以上的技术标准


面对电子数据鉴定案件检材种类多样、技术疑难复杂、知识更新迅速的特点,她不断学习深造、修炼内功,梳理形成针对不同种类电子数据鉴定的技术方法,填补了该领域的一个个空白。


在全国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她配合公安机关查明海量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批量贩卖、数百名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重大隐情,为后续公安部打击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此外,“伪基站”系列违法犯罪案件后,她协助完善了司法解释中相关涉案相关设技术认定。她通过不断更新鉴定技术体系、优化供给侧,助推了立法和司法的与时俱进。


十余年来,郭弘负责组织实施了专业能力验证工作,带领团队制定了司法部《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牵头起草了CNAS《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电子数据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有效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她建立不同鉴定方法/系统/装备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的评价方法,并推动鉴定结果的国际互认,提升了我国电子数据鉴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为行业领军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郭弘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工作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个项目,主持参与制定行业50%以上的技术标准,主编参编了10余部专著,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30余篇,取得软件专利、著作权近20项……


陈2.jpg

图为郭弘作为专家嘉宾参加互联网安全大会


科研引领行业进步,郭弘以丰富的鉴定实践为脚本,推动鉴定技术的深化研究,引领带动了整个电子数据鉴定行业的技术进步。她着力填补国内该领域标准的缺失,解决了司法实务中“证据获取无依据、证据审查无标准、证据运用无信心”的难题,为国内电子数据鉴定行业整体能力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女性身份不是桎梏的枷锁


“司法鉴定工作需要极致的耐心,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突破口,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郭弘告诉记者,研磨雕琢、对流程细节的一丝不苟、对极致卓越的无限追求已经融入她工作中的每一个案件,而这还不够。


在郭弘看来,电子数据鉴定意见是一种科学发现、事实描述和经验判断。但与传统鉴定不同,由于电子数据鉴定中的证据具有时效性,第一时间规范化的检验分析,才能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有时这就意味着连续的加班加点、熬夜分析,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人认为并不“适合”女性。而郭弘却认为,女性身份不应该成为桎梏的枷锁,电子数据鉴定需要鉴定人的细致与耐心,以及丰富的经验积累,这些品质并不是女性的弱项。


她也坦言,在这个行业面临着巨大压力,高薪的诱惑也很多,支撑她在这条路保持清廉且稳步前进的动力源于特有的职业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分男女。“当时全国最大涉外信用卡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已抓获,但因无法证明犯罪证据,外籍嫌疑人一度嚣张放狠话,公安机关也一筹莫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关键证据的鉴定,使之终于受到应有的惩罚,伸张了正义,真是大快人心。”在那以后,全国的ATM机都开始加装防窥器,央行也出台相应规定,更加重视防盗卡。“每次路过银行的ATM机时它们都提醒着我,这是我工作的成果,我为社会更加安全和稳定奉献了一份力。”她认为,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加入电子数据鉴定领域,司鉴院的电子数据鉴定团队就有几位出色的女鉴定人,她们是鉴定界的新生力量,也正逐渐成为中坚力量。”郭弘轻快地告诉记者,向阳而生的鉴定人无惧骤雨无惧辛苦,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匠心之路|她让指纹“开口说话”—...

匠心之路 | 守住水上运输命脉—...

火热一线 | 高温厨房里的“人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