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企业看发展丨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记者探访金之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3-06-16 16:30

摘要: 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努力用更精准、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服务,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头图:养老房车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音乐诗人李健用一曲《当你老了》,唱出了人老之后的些许无奈和遗憾。眼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如何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有质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话题。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长宁区遵义路上的金之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之福”),探访这家深耕养老服务十三余年的老牌企业,如何助推区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老人在“家门口”也能幸福养老。



开养老院的“初心”


遵义路,一条位于长宁区中部并不算宽阔的小马路,两旁林立的老式居民区和各色烟纸店,赋予了它浓浓的烟火气。过了饭点,路上除了步履匆匆的白领,便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五成群地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生活很是安逸。


金之福就坐落在这片老式居民区旁的一栋三层小楼里。走进其中,墙上一块“徐兵幸福养老劳模创新工作室”铭牌引人瞩目。原来,这是在市总工会和区总工会的支持下,围绕养老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专门为上海市劳模、金之福董事长徐兵设立的基层创新服务点。


在劳模工作室里,徐兵向记者讲起自己涉足养老的“初心”。1988年,徐兵从江苏溧阳来到上海干建筑,后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他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本想把父母亲接到上海来生活,但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父母亲要在乡下照顾他们。


“在爷爷居住的老屋里,有一面墙和一个大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数字。我爷爷90多岁了,有便秘。他今天有没有排便?排了几次?父母每天操心着这些。怕自己忘记,父亲就在大橱上记录情况,六七年下来,大橱记满了,就写在墙上。一直到现在,我都保留着这面墙和这个大橱。”徐兵回忆道。


父母照顾爷爷奶奶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普通家庭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也没有足够精力,对病人和老人的照顾很多时候既无措又无奈。“如果我有一个养老院,就能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和社会上更多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于是,徐兵的第一个养老院就这样起步了。


金福养老护理员为老人过生日


在困局中开新局


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徐兵和他的金之福陪伴着长宁许多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不懈的努力与付出,让金之福的名气越来越响,养老院也越开越多,但挑战也接踵而至。


曾几何时,养老院里“一床难求”,养老甚至要靠“排队”。但如今,三年反复的疫情,让养老行业滑入低谷。徐兵向记者透露了这样几个数据。过去,上海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都在80%左右,现在,入住率普遍徘徊在60%左右,最差的甚至跌到50%以下。


而老人的心态也在悄然间发生转变,一些扛过疫情的人,宁愿在家养老,能有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毕竟谁都不希望再遇到疫情,又被封在养老院出不去吧。”徐兵说。


入住率的降低,不可避免会对养老机构的整体营收带来影响,甚至是员工的收入。而养老工作的重重压力,也让许多管理人员和基础护理员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尽管困难重重,但疫情也让徐兵看到了未来养老的新趋势——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上海的老人其实更倾向于居家,不愿进养老院。送进养老院,很多也都是因为家里住房不方便,或实在找不到人照顾,老人心里实际上还是不情愿的。”可以说,在家中也能幸福养老,是如今大部分老人的心之所向。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为了让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到养老院中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在市、区民政局的倡导下,金之福在行业中率先提出了“365天、24小时、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概念,通过筛选与整合社会资源,将现有实体机构的服务延伸至周边社区,让老人能在离家15分钟的范围内、全天候、全时段享受到养老所需要的各类服务。例如,一日三餐、家政服务、日常护理、物业维修、洗澡按摩、理发洗头等。而对于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企业也可以把这些服务“送上门”。


智慧养老样板间内景


进入6月,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在长宁区天山二村里,金福养老(集团旗下品牌)护理员张阿姨正为85岁的王老伯做上门护理。由于老先生患有脑梗,长年卧床,背上长了褥疮,在护理员的精心护理下,伤口已逐渐愈合。老伯的家人们夸赞道,“护理很专业,帮了我们大忙。”和传统长护险相比,张阿姨对王老伯的情况要更为熟悉,服务区域也相对固定,万一半夜老人有需要,15分钟内便能赶到。


样板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一环,由金福养老在长宁天山路街道纺大小区创新性建立并试点的多功能养老服务站(又称智慧养老样板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兵告诉记者,这个站点分布在社区内,确保24小时,365天实时响应。站点除了给奔波在外的护理员提供歇歇脚的地方,还融合了养老所需的大部分功能,如养老指导、家政咨询、沐浴体验、健康检测、辅具租赁等。同时样板间中展示的适老化改造以及智能化设备,也能让老人根据自身需求更好地选择改造方案。未来,金福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推广。


旅居养老新模式


前些天,家住天义小区的李老太买完菜回家,发现自家的水管漏了,她赶紧给养老服务站打去了电话。结果,菜还没摘好,物业小哥就带着工具上门了。修完水管,小哥不忘帮李老太把地上的水擦干,还关心起她的身体情况,见一切都好,小哥便安心走了。回到站点,小哥又把情况向站长进行了报备。


“不管是物业人员,还是护理员,每一个人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都会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身体和心理状况,做到实时把控,尤其是那些独居老人,一旦有任何异常我们就能尽早通知社区医生上门就诊。”在徐兵看来,高质量的居家养老除了要提供周到的服务外,闭环管理和风险预警缺一不可。


金福养老和上汽大通联手打造的养老房车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老博会上,金福养老和上汽大通联手打造的养老房车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作为可移动的“养老服务站”,养老房车进一步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灵活性。


记者走进房车看到,整车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如车门旁加装的可伸缩式升降板,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在上下车时提供便利。车尾部的卫浴设施则加装了扶手,地面铺上了防滑垫,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脚部支撑和防滑性能,可坐式的浴缸也让老年人洗澡更省力。


据徐兵介绍,未来,养老房车将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小区内驻点,安排工作人员为老人送餐、理发、量血压、提供养老咨询和普法宣传等。也可以在有急需的时候,将养老房车作为护理人员的临时服务点。


车门旁带有可伸缩式升降板


随着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愈发旺盛,旅居养老如今也成为一种时髦的养老模式。对此,金之福推出了溧阳黄金山“幸福田园+旅居康养”新项目,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养老新概念。和老年人自己出游住酒店相比,旅居养老中的居所和设施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同时结合当地医疗资源为老人开设绿色就医通道,让老人旅得舒心,居得安心。


展望未来,徐兵用了“初心不改”这四个字。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为老服务的这颗“初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老人的需求始终是企业不断探索创新的根本目标。金之福也将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努力用更精准、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服务,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绘就最美“夕阳红”。

摄 影:展翔
摄 像:柴一森,展翔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总工会开展“安全...

一场指尖与时间的赛跑——揭秘“8...

新起点,再出发丨顾蓉:发挥劳模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