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路丨泡在车间里的“拼命女郎”——记2022“上海工匠、”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郑海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08-09 12:07

摘要: “上海工匠”郑海霞

“海霞姐,这个图我们有点看不明白,你给讲讲呗!”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波罗公司)的工程研发中心,清瘦的郑海霞常常被一群高大的男工程师包围着提问。每当拿到全新的项目图纸,工程师们一时打不开局面时,他们都会向“海霞姐”求助。而作为技术团队的“主心骨”,郑海霞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图纸上复杂的结构分析到位,一一解答工程师们的疑惑。


更喜欢泡在车间里


郑海霞所在的阿波罗公司是一家专门制造核电设备的企业,她作为该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产品经理,主要从事核电站用混凝土蜗壳海水循环泵、重要厂用水泵、贝类捕集器、乏燃料贮存格架、高温气冷堆运输贮存容器等高端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


82年出生的郑海霞来自河北唐山,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奉贤南桥,在阿波罗公司一干就是15年,能力出众的她也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产品经理。


刚刚四十出头的她已经拿到了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这在同龄人中并不多见。“我属于很拼的那种人”,郑海霞说,“毕业的时候我就决心要拿到顶尖那一级的职称,然后每个阶段都在为之而努力。”


她是别人眼中标标准准的“理工女”,喜欢机械类的行业,从一名小技术员开始干起,短短十五年已经成长为企业的副总工。去年她还获得了年度的“上海工匠”称号。


办公室里,图纸面前,她身着职业装,说话声音轻轻柔柔的,和市中心CBD里的白领丽人没什么两样;但在车间里,焊接岗,机加工岗,检验、试验的区域到处都有她的身影,穿着安全制服,头戴安全帽,长发紧紧扎成球贴在头上。厂房高大轩阔,没有空调,地上还有机油。“以前条件不好,赶上七八月份,里面的温度会到四五十摄氏度。但为了赶项目每天都泡在车间里,汗水沿着脸颊一滴滴地淌下来”。



相比起在办公室看图纸,郑海霞坦言自己更喜欢泡在车间里。每当忙完办公室的工作,郑海霞便会脱下正装、换上车间制服、戴上安全帽,兴致勃勃地来到车间和机械零件、电焊火星打交道,向一线工人们讨教学习,常常在车间一待就是一下午。“车间是一座宝藏,经常在这里泡着,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常年在车间的勤学苦练,让郑海霞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也让她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与工人们配合得十分默契。


“专精特新”领域的先行者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努力解决重要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郑海霞负责研发的产品,就是核电站所需要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成形,从脑海到图纸再到制造出来通过验收,每一步都是她亲自主导和参与的。


从2011年起,郑海霞带领团队进行核电循环水泵关键技术的研究,无数个日夜,她与同事们在办公室、车间加班加点、钻研交流。在进行技术攻关时,郑海霞与同事们常常8、9点才下班,有时甚至会熬夜到凌晨。


当循环水泵进水流道流态机理性研究遇到难题时,郑海霞团队连续三周都在公司进行试验,没有休息过一天。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难免让大家灰心,也不知道还要进行多少次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进水流道。郑海霞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细腻,抚慰着大家的情绪,细心地为同事们打点好晚饭,温和地与同事们谈心、为大家打气。很快,团队再次进入状态,大家互相鼓励,咬牙坚持了下来,当关键技术点被攻克的时候,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该公司在去年获得了国家级的“专精特新”认定,由郑海霞团队研制的核电站海水循环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攻克了10余项关键技术、获得了6个实用新型专利,也获得了年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我会继续带好团队,做好技术攻关,尽全力做好每一项研究,为中国核电事业的高效、环保、绿色、发展贡献力量。”谈及未来规划,郑海霞信心满满说道。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家幕墙企业如何让天文馆“熠熠生...

新起点,再出发丨为城市注入更多能...

新起点,再出发丨奉贤区代表热议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