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新来的年轻人丨上班第一天,微信加了五六十个“陌生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08-21 12:51

摘要: 一步步克服社交恐惧,走好服务职工的第一步。

头图:夏菲凡在学习工会知识。


曾几何时,“00后”还是远在天边的新世代,如今,第一批“00后”已经入职职场。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常被贴上追求个性等标签。然而,充满个性的他们面临的是超乎想象激烈的竞争: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求稳”成了不少应届生找工作时不得不考虑的要素:更稳妥的策略,更稳定的工作……本期调查,劳动报记者聚焦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工会大家庭的本届大学毕业生。听听他(她)们的故事,对正在求职路上急行的人们或许有些启发。


上班第一天

微信加了五六十个“陌生人”


夏菲凡,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入职奉贤区总工会


“来到区总工会不算一个意外。”奉贤区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新入职的“00后”新人夏菲凡坦言,自己是奉贤庄行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跟随爸妈住在工会大厦附近。小时候,作为语文老师的母亲常告诉她,工会是服务职工的地方。那时候的她不懂什么是“职工”。


她双手交叉放在身前

眼睛不敢直视对方


夏菲凡自称自己是一个“i”人,即十六型人格里偏向内向的人,不擅与人打交道。看起来也如此。


采访当日,高高瘦瘦的她着一袭长裙,头发盘在脑后,脸上化了淡妆。说话时,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眼睛不敢直视对方,习惯性地咬嘴唇,不说话时总是保持浅浅的微笑。


从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夏菲凡告诉记者,自己很幸运,第一站就进了工会工作。“我们专业的同学,要么考事业编制,还有的去广告公司做策划,当老师的反而不多。”她介绍,大学室友5个人中,2人升学上研究生,1个入职广告公司,还有2人考体制内工作失败后,找了份兼职。目的是“不交社保就能不丢失应届生身份,明年继续考编制”。在考进现在的岗位之前,她也尝试过当老师,但因为太紧张,考教师资格证时面试失败了,“果然,上台讲课真的很不适合我们‘i人’。”她戏谑地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


上大学时,夏菲凡其实没有太多职业规划,如果非要说规划,就是“随大流”。由于疫情,大学很多时间都处于闭塞的状态,大四也没有参加校招。从去年11-12月开始找工作,她抱着都去试试的态度,但公务员、教师资格证考试均败落。当时有些灰心的她,报名参加事业编制招考,在名录中的六十多个岗位中,一眼就看到奉贤区总工会。她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欣喜若狂”。


后来,在笔试成绩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她还是拉着自己同考事业编制的好朋友,每天互相练习面试,反复训练,主要是克服自己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弱点。结果没有辜负努力,她顺利入职了自己心意的单位和岗位,成为一名工会新人。


一步步克服社交恐惧

走好服务职工的第一步


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夏菲凡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社交。上班第一天,夏菲凡就加了五六十个“陌生人”的微信,这些人是街镇、行业、委办局的条线联系人。她坦言,区总宣教部的条线繁多,工作任务很重,刚入职,她就承担了四类服务阵地,将近400个阵地的自查汇总和普查统筹,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她告诉记者,奉贤区总工会下有65个基层工会,她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市总领导和部门领导交代的工作要传达到基层。”这期间,每个基层都有大量问题询问,需要展开多轮沟通。同时,部门还负责关于教育附加用于职工培训经费的相关工作,不仅基层工会,还有企业职工会来咨询相关政策的细节,多的时候一上午要接十几个咨询电话。


大学暑假,夏菲凡曾在团委、人社、人大等机关单位做大学生暑期实践,对机关单位的工作框架有所了解。但以前的工作大多与文字打交道,没有跟这么多人接触。起初她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向领导和同事询问,每次开口说话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但她发现,这种“怕对方烦”的心态,让工作寸步难行。随着遇到的事情愈加繁多,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只有自己成为合格的职工,才能真的服务职工。”


一步步克服社交恐惧,夏菲凡在工作上慢慢有了自己的应对方法。她找来关于阵地的介绍资料,熟悉阵地的要求、功能的同时,提前了解各基层工会,在跟随领导实地调查的时候做到心里有数。


入职一个月,奉贤区宣教部同事们对她称赞有加。“交代的任务能结合自己的思考认真完成,不会的地方也虚心向同事请教。她边学边做,工作完成得比较出色。”这是部长钱洁给她的评价。钱洁还提到,小夏到岗后一周内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工会新来的年轻人丨“00后”在轮...

视觉丨幸福新空间,小室有大爱

加速工业传感器的国产进程——记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