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书写上海质量——首届“上海质量工匠”揭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09-24 12:30

摘要: “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落下帷幕,1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2023年首届 “上海质量工匠”揭晓。

九月,是全国“质量月”。不久前,经上海市质量协会与各区、各行业、各集团公司协同推进的“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落下帷幕,1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2023年首届 “上海质量工匠”揭晓。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展示“上海质量”


今年三月,上海市质量协会启动2023年度“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工作。记者从该协会了解到,首届“上海质量工匠”在选树前期就确立目标,即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在职职工,聚焦十四五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关注广大一线职工群体,不断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拓展,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等条件限制。


与别的工匠相比,“质量工匠”着重于选树掌握质量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他们都是立足自己岗位质量管理上的精英和领军人物。 而“上海质量工匠”则立足上海这个国际一流都市的特点,在选树领域上更聚焦于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等。


经过多轮答辩及业内专家评审工作,16位“上海质量工匠”新鲜出炉。据质量协会介绍,他们中大多数人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先进质量技术方法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等各类质量提升工作,为上海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破题。


“上天入海”,尽显极致的匠心


从选树出的16位“上海质量工匠”中,可以看到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有扎根科研一线的研发尖兵;有助力中国梦实现的技术大拿;有扎根基层,平凡中见伟大的质量巧匠;也有筑梦航空的高技能人才。


上海航天卫星装备研究所卫星结构制造组班组长刘良威,负责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及火星环绕器等五十余颗卫星的结构装配工艺工作。他突破了卫星结构装配路径仿真、零缺陷高质量胶接、高精度装配等技术,极大提升了卫星结构的质量和研制效率,具有良好的国防、经济和社会效益。“匠心独运、追求极致。”这是刘良威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而同样作为大国重器研究人员,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十八室副主任蔡先军作为“卫星医生”,实现卫星在轨高可靠长寿命稳定运行,圆满完成 3 颗卫星测试和发射任务。他坚守“把首次做完美,把每次当首次,兢兢业业打造精品”的质量信条。


航空系统内,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构型管理中心主任张馨元,是航空质量协会标准AS9116国内负责人。他深耕民用飞机构型管理技术,组织编发了国内第一份民用飞机构型管理行业标准,在严格把控质量,近百架飞机交付工作中未发生一例因构型文件影响交付节点的问题。


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飞行运行支援部副部长马新,率先组建了首个国内主制造商飞行运行支持团队,以高质量的运行服务,提高飞机运行效益,保障飞行安全。


在海上,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吕世海,作为国内唯一气垫艇专业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在某重点型号气垫艇研发期间,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主持总体专业设计和总体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攻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助力我国国防事业发展。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舶装配专业技术培训师于慎斌,参与多型船舶和海洋装配产品制作,攻克加厚板止裂钢拼板的工艺研究和新型箱船分段吊装工艺研究及推广等项目难题,优化工序流程,提升产品完工质量。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独立创新”,在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中,提到最多的词语无外乎此,他们也正是用这份匠心,守护大国重器的制造质量。


共放异彩,打造“上海工匠”蓄水池


在首届“上海质量工匠”名单中,记者注意到,工匠们所处单位中,既有央企、国企,也有非公企业。


如中外合资企业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其制造工程部经理芮祖存,带领团队开发多项技术,解决关键工艺问题,实现相关产品进口替代,已实现节汇300余万元。


也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首席质量官张正锋,牵头负责公司导入和组织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技术标准、体系认证工作。曾凭借“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模式”荣获闵行区区长质量金奖及上海市质量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选树出的16位 “上海质量工匠”,也将进入“上海工匠”的蓄水池。虽然选树活动已落下帷幕,但是这些分布在各行各业内的工匠们,依然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上,建设和发展用他们名字命名的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用自己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止步的创新,一砖一瓦地建设着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首届 “上海质量工匠”名单

(共16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1

于慎斌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2

马    新

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3

王佳琳(女)

上海航空有限公司

4

牛小辉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方祺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6

吕世海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

7

刘良威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8

许金根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9

芮祖存

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10

张正锋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

张淑慧(女)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2

张馨元(女)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13

项    喆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14

徐歆桐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15

蔡先军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16

戴伟强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批“司鉴院工匠”出炉

职工故事丨以木为友,与木做伴——...

新闻侧记 | 劳模也是“老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