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25日清晨,王栋同志没有如往常一样出现在工位上。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从前一天上午开始,已经连续处理了三起设备故障。直到25日下午2点,连续30多小时没合眼的王栋才得以从现场撤离,短暂休息以待下一个抢修任务。
“他话不多,爱埋头干活。”这是同事们对他的普遍印象。
学以致用,深耕一线生产
王栋2003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工作,20年以来从未脱离生产最前沿。初入班组,他脏活累活抢着做,通宵加班等任务总是第一个响应,在现场工作中努力汲取老师傅们的检修经验、拿手绝活。默默耕耘中,王栋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学习的实战经验结合起来,完成多项设备改造,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7篇。经过多年的历练,王栋如今负责上海主网九成以上的设备日常检修、应急抢修、扩建改造、基建验收工作和特高压换流站的年度大修工作,守护西南水电、淮北煤电入沪的生命通道,满足上海用电高峰的负荷需求,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20年的工作积累,王栋逐步获得了各级领导、行业专家的认可,被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评为“安全生产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上海市电力行业工匠”荣誉称号。
技艺精湛,消除危急缺陷
“大家再坚持坚持,故障点已经找到了,最多两三天就能完成调换,咱们就是干这行的,千万不能泄了气。”在40度高温下,王栋系着安全带站在故障间隔筒体上,和一线班组同进同退。当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72小时,正想方设法调换故障设备。
2015年,220千伏目华变电站副母闸刀气室内部故障,是王栋担任中心开关专职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这种故障情况以前从没遇到过,故障气室构造十分复杂,很难找到故障点。受现场带电设备的影响,故障气室不论是处理还是调换,都极具挑战性,而投运时间十分紧急。王栋在现场连续吃住了10余天,用科学分析和实践摸索的方式,与抢修人员一起排查故障,最终成功对损坏设备进行调换,在规定时间内恢复该间隔正常运行,圆满完成任务。
工作上的难题接踵而来,王栋同志在迎接一个个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磨砺坚韧品质。
2016年1月,王栋不间断工作72小时,制定抢修方案完成重要枢纽变电站一台500千伏主变紧急调换工作;2017年,他及时发现并处理三峡水电入沪重要通道的断路器故障,避免了数以百亿计的国家财产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春天,他带领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青年骨干全封闭驻扎基地百余日,克服重重困难保障疫情特殊时期供电;上海近年各项大型活动盛会以及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要求的保电工作,他始终坚守抢修一线。
“脚踏实地到现场多看多学,丰富的实践机会是咱们一线工人的优势,我们走在产业的最前沿,理应有最敏锐的行业直觉和最精湛的手上功夫!”王栋始终坚持在攻克技术难题中精进技艺,并如是教导青年员工。
提质增效,共谋科技创新
王栋同志在扎根一线生产的同时,从未忘记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优势。针对基层作业的痛点、难点,他常在平时工作之余总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希望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你们进厂晚,不知道以前外国工程师看不起我们蓝领工人,那时候工作可不好做。”王栋回忆十几年前与德国团队沟通的日子,至今不能忘怀。35千伏MGC通管绝缘子由于设计问题,发生过多次内部放电,变电检修中心希望能和厂家会商沟通,以求对元器件的构造稍加改进,避免放电故障。然而原制造厂是一家德国公司,态度傲慢、消极配合,且要价十分昂贵,不论中心领导还是检修班组与其沟通过程都苦不堪言。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也为了向德国公司展示中国工人的智慧与经验,王栋同志决定带领中心创新团队自己对绝缘子进行改造,从最早提出设想、到结构设计、成品试制、高压试验,经过反复改进,王栋动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完成了绝缘子结构改进,并取得国家设计专利,现已全面应用于上海电网恒丰、复兴等站的反措工作中。改造后的绝缘子结构反措效果良好,再未发现放电缺陷,彻底消除固有顽疾,有力地保障电网可靠性,也证明了基层的“老法师”比之世界一流的高级工程师毫不逊色,劳作在生产一线的“大国工匠”们完全有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的担当。
除此之外,王栋牵头设计的发明创造还有很多,获得了基于激光测量技术的超高压隔离开关智能调试校准系统》、《隔离开关机械负载自动测量软件》等12项专利授权和多个科技创新奖项。
导师带徒,传授绝活绝招
“电力行业任重道远、博大精深。路虽漫漫,上下求索也必有所得。愿诸君能脚踏实地、扎根一线、立足专业、潜心钻研,厚积而薄发。青年员工是电力行业的未来,要志向高远,争做行业领头人,为守护坚强电网贡献力量。”这是王栋同志给23届新员工的寄语。
他鼓励年轻人主动尝试,在他的引导下自己摸索找到正确高效的工作方式,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到王栋指导的青年员工总是受益匪浅。从业20年,王栋为公司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有一些进入上级公司运检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还有多名学生先后担任班组长,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干一行,精一行。”王栋在工作中探索“工匠精神”的含义,他从前辈与同事身上看见待人谦逊的品质和对工作的敬畏之心,看见任劳任怨、彻夜不眠的工作态度和中国工人的力量与智慧。“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积极思考、开拓创新”是王栋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将持续奋战在超高压工作前线,淬炼“匠心”,与同侪共进退,探索高电压行业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