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社区医生有点“较真”——记市先进工作者、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姚巧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12-06 18:10

摘要: 记市先进工作者、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姚巧兰

在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B超医生,诸多患者远从市区赶来,就为了让她看看毛病。这位医生有点“较真”,诊断出有问题时,要“盯”着患者去进一步检查、看病,还要把病理报告给她看,她才放心。从B超技术刚引进到社区医院,到现在带领创建专业的B超团队,30年的时间,她的B超诊断技术得到三甲医院认可,受到百姓信赖,已经名声在外,她却依然坚守在小小的社区医院。


“姚医生说没事我们就放心了”


姚医生名叫姚巧兰,是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业40多年的B超医生。“姚医生技术好”,是区域内人所皆知的共识。一次,一名女孩带着母亲来做乳腺B超,根据影像,只有一个很小的不光滑阴影,属于不典型性案例。但姚巧兰多年的诊断经验告诉她,有问题,于是在仔细做了检查后告诉女孩,“你母亲有一个很小的肿瘤,尽快到肿瘤医院做病理检验。”后来确诊了乳腺癌早期,肿瘤医院医生说道,“多亏B超医生诊断出来,这还是前期,没有耽误治疗。”女孩专门回到社区医院感谢姚巧兰。


这种事情在姚巧兰这里很常见。在B超岗位钻研30年,她通过一双巧手、一个探头与一块屏幕,确诊了各类癌症患者2000余名,更检出500余名早期癌症患者,为早诊早治提供了宝贵时机。有时遇到不典型案例,甚至通过一次化验都没发现病灶,在二次化验后才确诊的,她在B超诊断时就发现了。因此,她在工作中养成一个习惯,遇到有问题的患者,她要求病人赶紧做进一步诊断,并在后续治疗中告知自己具体情况。让每一个患者落实治疗,她才放心。


她诊断的结果,受到肿瘤医院的认可,她也在业内获得“火眼金睛B超神探”的美誉。“如果姚医生说没事,我们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经过姚巧兰检查的百姓们,都有这样的朴实心声,通过口口相传,姚巧兰告诉记者,有很多病患从市区,甚至别的郊区大老远赶过来,就为了到这个社区医院找姚巧兰诊断看病。


如今已65岁的她还是忙得团团转,她告诉记者,即使再忙,她还是每天放出很多号给病患,至少每日要看20个病人。


30年没有停止学习和进步


成为“火眼金睛B超神探”,这并不只是时间的积累,更是因为她年复一年的学习和进步。


上世纪90年代初,内科医生姚巧兰响应医院号召,转岗到了新建的B超室。1993年下半年,姚巧兰的带教老师获得机会前往肿瘤医院学习,姚巧兰也想去。但按照规定,她只能前往上级区级医院,远没有资格到市里进修。带教老师看姚巧兰认真努力,便“顺便”带上她去“偷师”,没想到一来二去,这个郊区来的“小医生”就以好学、勤奋打动了时任超声科主任、我国著名B超专家朱世亮。1994年,姚巧兰获得了肿瘤医院名正言顺的进修机会,也是科室迄今唯一来自基层社区医院的进修医生。


这一进修,就是近30年。从1993年起到至今的每个周四,她都风雨无阻地辗转奔波于奉贤与徐汇之间,花上一整天跟师学习。她还会将自己在社区医院看的疑难杂症带过去,让大家一起研讨。在中午休息时,她就在系统里研究病人的手术诊断结果,和自己B超诊断结果有什么出入。


舍不得离开社区医院


“老百姓以前总说,社区医院么,就是配配药的,我可不这么认为。”姚巧兰坦言,郊区医疗资源相对欠缺,但人口数量并不少。无论在自己的临床工作抑或三甲医院的学习进修中,她都发现,各类实体肿瘤的发病率均有明显上升,且不乏同时罹患多种癌症的患者。“在治疗前,一些基础的检查就应该在家门口完成,这对我们就提出了挑战:社区医生能托牢这张网底吗?”


姚巧兰的技术越发精湛,也有不少三甲医院表示,想让她进入,但她都拒绝了。“好的医生不能直往高处走,也要留在基层。”如今,她所在的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4个B超室,自己带了好几名年轻医生。

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未动摇过留在社区医院的想法。“我放不下自己的病人,他们的信任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只要自己还能做得动,就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她说。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位“小巷总理”有套“加减乘除”...

奉贤工会举办单身青年职工交友派对

从工学博士到创新赛道“掌舵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