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车”的专业名称叫做桥式起重机,它的操作室在高空中,上下一次需要做好安全防护,爬上15米高的扶梯。闵浦大桥下的百联集团上海物贸生产资料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资物流”),是上海西南地区最大的黑色金属材料物流港,行车在大大小小的货物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业务转型,货物装卸量增长30%,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鲁小元为班长的巾帼行车班通过“智能全感”行车四步操作法等,实现人均装卸量增长18.5%,让职工“金点子”转化为企业效益的“金果子”。
“金点子”提升装卸量
职工“金点子”如何实现装卸效率的大幅提升?行车班班长鲁小元向记者介绍,“智能全感”行车四步操作法包括了“查、看、触、听”四个方面,是班组成员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成果。
“具体包括如何对操纵杆形成较为理想的节奏把控,如何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吊索具运行的声响掌握设备工作状态等。”鲁小元说,一名合格的行车司机,不仅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严谨的操作习惯,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行车是一项很讲究经验的工作,班组经常会坐在一起交流总结当天作业中的‘手感’和经验。”
行车班班长鲁小元
用起重机干“绣花活”是行车操作的生动写照,也体现在班组的劳动竞赛上。操控行车扎破气球、吊载货物绕桩开启瓶盖……每一个看似神乎其神的技能背后,都是班组职工在平凡岗位上的磨炼和坚持。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来临,班组不断适应新技术、培养与之相匹配的技能,“比如利用信息化系统提升效率,除了随时检索发货的数量规格和品种组合,我们建议增加了天气、风向等信息模块,让新技术更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这样,班组职工人人练就了一手“快、准、稳”的行车操作本领。
这几年,在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生资物流行车班组人均装卸量增长18.5%,先后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全员创新有干头有奔头
一项项小创新汇聚着大动能,带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工作效率与职工待遇的提高。
行走在物流港,鲁小元逐一向记者介绍班组的小发明、小创造。比如行车班组和设备部同事一起开发的新吊索具使用方案——高线是行车班组时常装卸的产品之一,传统装车方式需要3名装卸工人共同作业,而且是身体和货物的直接接触;班组通过改进操作步骤,如今只需1个装卸工,并且工人不需要和高线直接接触,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安全系数。
生资物流企业一景
“金点子”征集在生资物流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港口长期攀升的业务量,设备的负荷达到临界点,维修成为企业一项主要支出。企业职工为此提出改进意见,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进行设备日常维护跟踪与数据上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降低维修费用近20%。再如,在“金点子”活动中,职工提出在装卸过程中增加可视化操作,为铲车按装视频记录仪和GPS装置,既可以实现可追溯管理又能实现实时定位。
全员创新,让企业有发展,职工有奔头。“企业和职工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公司工会干部告诉记者,如何让职工的话语权更有分量、让职工的思虑有关注,是多年来公司工会时刻在思考的问题。工会始终把“家文化”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职工建设人才公寓、建设职工舒缓室、女职工专用休息室等,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一线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