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明媚,樱花飘扬。
同济大学最美樱花大道下,款款走来四位巾帼劳模工匠代表——她们是“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姚启明、大国重器“女焊将”刘霞、乘风破浪的女船长詹春珮和中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宋寅。
她们受邀来到同济大学,参加2024年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启动仪式暨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四位“海陆空”巾帼劳模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向师生们阐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岗位上的实际含义。热血的奋斗、执着的坚守、突破的喜悦、成功后的抉择,她们的经历,不仅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更为即将开启职场人生的莘莘学子,指明了人生方向。
留住明媚春光里那最动人一刻,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她们的故事。
“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姚启明: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把车辆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让车手的水平发挥到极限?如何精准地模拟出赛车在赛道上每一点的速度、行驶轨迹,失控后的滑行轨迹和碰撞力?有关这些问题的掌握,在全国劳动模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姚启明的眼中,是决定我国赛道设计能否走到国际前沿的核心竞争力。
与赛道结缘,并非偶然,姚启明的讲述中,她父亲曾因一场严重车祸险些变成植物人,那时候她就想,如果没有车祸该多好啊,等她长大了一定要为降低交通事故做点什么。于是高考时,她报了大多数女生都不会选择的道路桥梁专业,研究生时,还选择防撞墙,一个更小众的研究方向。
彼时,姚启明并不知道,等待她的不是星辰大海,而是茫茫征途。
在现场,姚启明与师生们分享了让“中国具备设计国际赛车场资格”的艰辛过程。
为了了解赛车的性能和车手的驾驶行为,姚启明周末不是背着行李辗转各地去看比赛,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平时每天下班后就在单位宿舍一间10平方米的阁楼里编写程序、开发软件。姚启明说:“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写程序只能靠自己摸索,经常不知不觉就是一个通宵。单位宿舍附近有一个消防中队,每当听到消防队员富有节律的跑步声,我就提醒自己要赶紧去睡会儿,8∶30还得去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第一代赛道安全模拟系统问世,1/1000秒的步长震惊了国际汽联,他们特地派F1总指挥来上海核验,自此,中国正式具备了设计国际赛车场的资格。
“同学们,作为高校的未来人才,你们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从一个要素逐渐延伸到整体,还需要不断地发挥创造力,持续自我革新。将创新的思维融入每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中,让奋斗成为生活的常态。”最后,姚启明更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同济学子们开拓创新,永葆奋斗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