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不停地顺着额头淌下——“致敬最美劳动者”夏日特写之垃圾压缩操作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4-07-23 17:30

摘要: 凌晨三点半,位于申城西南角的上海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内,卸料大厅灯火通明,一群垃圾清运人员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头图:处闷热的工作环境,垃圾压缩操作工孙志状不时脱下口罩透透气。


城市运转昼夜不息。凌晨三点半,当大多数市民还在熟睡时,位于申城西南角的上海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内,卸料大厅灯火通明,一群垃圾清运人员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每日转运垃圾3500吨


身着工作服,外穿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全副武装的垃圾压缩操作员孙志状开工即要面对作业高峰。“早上是最忙的。”他向记者解释道。一辆辆来自徐汇、黄浦、长宁和闵行的垃圾车鱼贯驶入卸料大厅,孙志状忙着在现场引导车辆驶入泊位卸料口。


入夏以来,全市垃圾量直线攀升。作为一个转运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在这里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压缩、分类中转及水上转运,日均转运量可达3500吨,而孙志状和操作班组承担的就是前两部分环节。


一边是不断驶入的垃圾车在排队等候,另一边是已抵达泊位的车辆开始倒卸垃圾。随着垃圾车有序卸料,当箱体收集到一定量时,经验丰富的孙志状会启动压缩机,将垃圾压实,确保每个箱体都能被塞得满满当当,提高整个转运链条的工作效率。


垃圾压缩操作员孙志状引导车辆进入泊位进行卸料。


卸料大厅敞开式的空间设计使其无法配备冷气装置。采访当天,在超过33℃的室温作用下,空气中难免带着垃圾的气味。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孙志状的额头不停地流下,“太热了,太热了!”孙志状习惯性地摘下口罩透透气,在两台冷风扇前吸上几口凉气。


忙到感觉不到异味


几个小时后,孙志状走进附近的休息室稍作休息,卸下口罩和安全帽,满头的汗水涔涔而下,后背全湿了。“有时汗水就像小虫子在全身挠痒痒。”他打了一个比方。


除了现场车辆引导、操作机器压实垃圾之外,孙志状班组还承担着压缩箱的日常保养。工作并不复杂,但长时间身处在垃圾处置的作业现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相当不易。


高温之下,垃圾不断发酵,会形成一股“浓郁”的味道。记者好奇地问:“怎么忍受得了这股异味?”孙志状腼腆地笑道:“说实话,真忙起来,都感觉不到这个味道。”


孙志状是江苏盐城人。来到徐浦基地之前,他断断续续地在上海和老家之间往返打零工。所以他很感恩,是这份工作让他稳定下来,“已经干了14年咯。”


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公司对一线员工的关心让孙志状倍感温暖。近些年,徐浦基地通过活性炭及植物喷淋除臭、卷帘门负压装置系统等技术手段不断改善现场人员的作业环境。同时,作业场所附近的临时休息室不仅有空调、冰箱,还配备了夏季防暑降温的小药箱,工会不间断供给冷饮、盐汽水和绿豆汤等解暑饮品,让他们能在高温中得到片刻的清凉。


技术上的改进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当车辆进入基地坡道后,压缩泊位自动派位系统会直接提示车辆进入哪个泊位,大大减少了压缩工在作业现场的指挥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在车辆中行走的安全风险。


摄 影:刘振思
摄 像:刘振思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汗水不停地顺着额头淌下——“致敬...

“高温岗变形记”系列报道之一:南...

“我的劳动节”特别报道——杨戌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