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四通八达、共享单车遍布城市、开车上班、网约车随叫随到……对于在上海工作的职场人来说,通勤方式五花八门,总有一款适合你。那么,职场人通勤成本高吗?是否能够承受?
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申工社”的相关调查显示:近5000名受访者中,近半数职场人通勤选择公交、地铁,还有超过4成受访者每月通勤费用少于300元。值得一提的是,与出行费用相比,通勤时间成本更加困扰职场人,据统计,近4成受访者每天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
缓解通勤压力需社会合力
如何缓解极限通勤族的上班压力,打通职场人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工会都在寻求破题方法。
今年年初,上海首创网约定制公交,浦东公交“浦交行”APP平台与小程序同步上线。相较传统公交,定制公交具备按需定制、营运灵活精准的特点和优势,从原来的“端菜式”服务向“点菜式”服务升级,有效破解了地铁族“最后一公里”的困扰。不少企业也想方设法提升职工通勤幸福感,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等平台,将交通补贴、提供班车等写进集体合同,让职工上下班走得更舒心。
对于职工通勤中的瓶颈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屈辉为企业开出了“处方”,“搬迁到远郊的企业应考虑职工通勤的具体困难,比如说,可以与所在地相关部门携手,通过开通短驳车、班车等方式,确保职工出地铁后,能够快速方便抵达单位。有困难的企业也可以调整职工上下班时间,错峰通勤,避开早晚高峰拥堵,减少职工通勤时间。”
而针对“地铁板凳族”这一困局,网友建议:地铁方可通过加大编组、缩短发车间隔等技术手段,缓解高峰出行期间的地铁车厢拥堵现象。对于有座位需求的乘客,则可以考虑以公交力量提供定制化服务或引入市场力量,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远距离城市通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