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一个明媚的下午,正值沥青摊铺淡季,位于新勤路的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道路工程公司里一片忙碌:筑路机械设备保养劳动技能竞赛正紧张进行。
在比赛场地不远处,墙上的“上海第一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立于1985年的道路工程公司,现有职工181人,从事过F1赛道摊铺及大修、虹桥机场东跑道不停航加罩、北横通道路面施工等诸多市重点项目建设,是上海第一支职业化摊铺队伍。2023年,摊铺队开始职业化道路建设,将原先的队伍按照专业划分为两支专业队伍,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职工创新热情,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一个小众样本观察。
试点职业化队伍建设
工人享受企业发展红利
2023年1月,隧道股份道路工程公司启动职业化改革,将原有的4支沥青摊铺队伍整合重组为智能摊铺队和特种摊铺队两支专业队伍。其中,智能摊铺队注重无人摊铺等数字化技术研究,为全国首创。特种摊铺队则是以特种沥青摊铺设备、施工工艺为主要方向,在各类工程中研磨技术,提升工艺水平。
“两支队伍相辅相成,既有侧重也有合作,比如在长江大桥等桥梁路面摊铺上,以特种摊铺队为主,因为我们拥有全上海唯一的浇筑式摊铺机,这种设备产出的沥青更加密实,提升载重的同时还能减少沥青里的缝隙,减轻桥梁荷载。如遇重大工程,如虹桥机场跑道、F1赛道等,就需要两支队伍共同努力。”道路工程公司特种摊铺队队长陆晓冬告诉记者,职业化队伍改革后,队长由竞聘产生,其考核内容不仅包含队伍建设,更要以市场化思维运营团队。“在保障基础工资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收入受项目盈利状况、个人工作量影响,如果项目效益好,工人们不仅收入提高,也有额外分成,也就是说,一线工人能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陆晓冬坦言,在“工人享受企业发展红利”和“多劳多得”政策之下,如何接活、如何分配工作,考验的是队长们的经验和智慧。
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之后,工人们的工作量也会受技能高低等影响,这直接导致核心岗位和辅助岗位的薪酬拉开差距,“在确定的工作量下,队长的选人会倾向于高技能人才,这样的激励和倾斜,会让工人们不断提升自己。”如今,两支队伍共有工人50余人,虽然相比原先4支队伍人数减少,但核心骨干和乐于钻研的工人完全保留,工作效率并未受影响。
技高者多得
师徒带教拓展职业发展路
2023年的职业化改革,对于在沥青摊铺队工作了20年的陈华来说,是一个生涯的重要时刻,那一年,他竞聘成为智能摊铺队副队长。也是在同一年,他研发的用于摊铺机履带的防粘装置、用于摊铺的收边装置等多项发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事实上,从一名辅助工到副队长,陈华的成长经历得益于他爱思考、爱发明的习惯。道路工程公司则为其发展护航:师徒带教、多种成长路径等为其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也为其他一线工人提供职业发展的模板。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沥青摊铺从辅助工做起,若希望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可以朝设备驾驶和设备维修两条路发展,“两个工种技能要求高,收入待遇也会更高。”为帮助工人实现转型,公司也会安排老师傅进行传帮带。以陈华为例,他就是选择了设备维修路径,并在工作中屡次推出发明创造,最终一路晋升。
记者了解到,除师徒带教外,公司还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等。在环保沥青材料的研发中,也会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充分给予工人成长发展的机会。
小众工种的困惑
职业技能认证需要跟进
在采访中,几名队长也谈到了队伍所遇的困境:作为一个偏传统的小众技术工种,沥青摊铺工人的技能等级缺乏权威的认证体系。这对产业的长期发展并不友好。他们普遍认为,沥青摊铺工人经验宝贵,但缺乏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渠道,使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即使我们企业内部给予技高者高收入,但在整个行业里,还是需要统一的技能证明,这样才能让工人的价值得到体现。”
“过去,上海有柏油工、筑路工这样的细分工种,符合行业实际。”记者从上海路桥了解到,当前公司正在探索与外部院校合作、借鉴外省市做法,破解一线工人有“技”无“证”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