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当天,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发布了一项关于“你现在还会去书店买书看书吗?希望线下书店是什么样子”的微调查,2200多人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下的读者愈发需要“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记者通过对多家书店从业者的采访了解到,阅读空间在近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书店业态生存艰难,单纯的卖书逐渐成为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吃苦,三分卖书,七分文创,似乎成为当下的市场铁律。
在这些看似“打破常规”的市场景象背后,实则表达着实体阅读空间和空间优质发展,两者“鱼和熊掌”渴望兼得的美好理想。
传统书店面临生存挑战
卖不出去的书,交不起的租
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汪耀华曾在一次讲座中直言:“总听到一些书店人说坚持,我的态度是,做得不好可以退出,不要总是‘苦哈哈式’自我感动。实体书店,要想想如何找准优势资源与差异化特色,先活下去,再活好。”作为资深出版人、书店观察者,汪耀华的话“刺耳但中肯”。
传统书店在当下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在采访中,曾经经营过社区书店的陈明就向记者抱怨,前前后后忙了一个月,策划读者活动,结果活动结束,就卖出去个位数的书,心里觉得不是滋味。“我的那家书店,当时月租金要3万元,图书的毛利率真的很低,我后来真的撑不下去了。”
而一组数据的披露,更是在直指当下书店面临的变化,朵云书院总经理凌云告诉记者,自家书店目前销售的比例中,书籍销售占到3成,咖啡餐饮、文创加起来的比例接近7成。
书店不卖书了?这些听起来有些“倒翻天罡”的结论,似乎早已是现实。但记者在走访和调查中得知,“书店不卖书”其实还有后半句,也是更深一层的结论,“读者需要更多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读者需要新的阅读空间
“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线下书店难生存,是否意味着大家已不再线下阅读?答案是否定的。
上周,上海古籍书店经过改造后,重新开启,吸引了一大波人流。“坚持古籍书店的古意”,这正是这次受到读者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古籍残卷的一楼服务台的形态;文学橱窗陈列明嘉靖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历史橱窗的清光绪四年金陵书局翻刻汲古阁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上方,这些古意盎然的调性,让读者直呼,这家书店可不是“网红打卡点”,而是真正让人有文化体验的居所。
而在刚刚发布的《《2024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中,有77.96%的上海市民表示,在过去一年使用过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或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近三成市民保持每月至少一次的访问频率。在“申工社”发布的微调查中,关于选择哪些线下阅读空间时,公共图书馆的占比超过了六成。由此可见线下的阅读体验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无法被取代。
与此同时,在“申工社”发布的微调查中,关于“你青睐的线下书店都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中,30%的网友选择“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如艺术展览、主题沙龙)”,15%的网友选择了“有地标式设计元素(适合打卡参观)”,这个选项可以从一定程度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从浅尝式地打卡,转变为沉浸式的体验式阅读。
书店纷纷转型力争:
从网红到长红
热爱线下阅读的群体一直都在,书店、图书馆如何适应读者需求顺势而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书店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尝试,试图通过转型迎合读者需求。
近些年来,上海正不断涌现出小众特色的书店,如聚焦推理小说的谜芸馆,在侦探小说迷心中,这家书店是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值得一提的是,小众书店也正形成一个生态圈。在同一条马路上,复旦旧书店、谜芸馆、悦悦书店先后开业,几家书店经营者互相“支招”,差异化方向吸引不同读者群体。专攻推理小说赛道的谜芸馆在将近两年时间里,办过30多场推理小说讲座和交流活动,开出网店,开发文创,在不少推理小说的读者心中是“贝克街221B”。
两家独具调性的垂直领域主题书店——诗歌店和戏剧店开设在了思南路和长乐路。两家书店有着截然不同的场景以及选书基调。对此,朵云书院总经理凌云透露,这些书店,选书特别重要,他组建过一个专业的选书家团队,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大腕,让他们定期给出推荐的书目,然后再邀请部分的作家、导演、演员等来到书店进行文化讲座,进一步加深一家书店的文化调性。
运营了20余年书店的复旦旧书店负责人张强告诉记者,我们的特色是那些难寻的老书。这些老书不仅具有独特的印刷工艺,还经过了时光“洗礼”,会吸引对书籍品质有要求的读者人群。正是这些有调性的书店纷纷出圈,上海的阅读文化也在近些年变得愈发多元,阅读文化发展的同时,各类丰富的主题活动也同时反哺书店的成长。
对于线下阅读空间的发展趋势,凌云坦诚不必去和互联网争价格,“当下,来到书店的群体,并不一定是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凌云表示,离开互联网,到一个实体空间来,场景非常重要。它应该具备独特性和话题性。但另一方面,书店不止吸引那些过来打卡的人,还有很多读者看中你的内在,看上架的图书、书店里的读书会、活动有怎样的品质。“我认为网红是从第一眼上保证了一定的流量入口,而优质内容的运营是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