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劳动者丨青浦监狱这位民警,带300名罪犯雕出新生,有人成了玉雕大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5-07-25 11:04

摘要: 青浦监狱这位民警,带300名罪犯雕出新生,有人成了玉雕大师!

在青浦监狱的高墙之内,有一间特殊的工作室。在这里,玉石雕刻机嗡鸣声回荡,34名穿着囚服的学员专注地打磨着手中的原石,一旁是不时驻足指导的民警。


从这里产出的玉雕作品,不少获得有“东方珠宝奥斯卡”盛誉的玉龙奖金奖。


而他们的引路人,就是该车间的主管民警——倪力立,在前不久获得由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授予的“海派玉雕大师”称号。与他一起获得该称号的,还有一名在青浦监狱服刑的罪犯。



据了解,这一称号是海派玉雕从业者们追求的至高荣誉。自车间成立以来已有300余名罪犯从车间习得玉雕技艺,他们中有抢劫犯、盗窃犯,甚至还有诈骗犯、杀人犯,出狱后无一人再犯罪,其中20余人获评“海派玉雕大师”称号,完成了从罪犯到大师的“人生逆袭”,这也是中国监狱艺术矫治的奇迹。



倪力立今年仅有36岁,2011年从同济大学同科学院宝玉石材料及工艺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监狱民警,本以为大学所学知识再无用武之地,却不想青浦监狱竟有一个清流玉雕工作室。


青浦监狱自1994年成立以来就引入玉雕矫治项目,作为全国监狱系统首创的艺术矫治项目,承载着“以艺术疗愈心灵、以技能重塑新生”的使命。倪力立的加入为玉雕矫治项目带来了更为专业的监管力量,第二年,监狱就以其名字将玉雕车间命名为“倪力立工作室”。


起初,工作室仅承接简单的玉石,玉雕作品很难获得市场认可。倪力立在提升自身技艺的同时,还向罪犯传授玉雕理论知识,定期邀请大学里的老师、玉雕行业大师走进监狱授课,搭建起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引导罪犯掌握海派玉雕“精、细、雅、洁”的技艺精髓。



倪力立介绍,在工作室学习的罪犯虽然都是刑期长的罪犯,甚至大部分为暴力犯,但都经过考察和筛选,只有天赋强、感兴趣且狱中表现良好的一部分人能留下。


目前,“倪力立工作室”有34名学员,其中一名是和倪力立一同获评“海派玉雕大师”称号的李某。他曾因犯故意伤害罪入狱,再加上无期徒刑的帽子,刚开始绝望地以为再也没有明天,便开始自暴自弃。进入玉雕车间后,倪力立经常与他谈心,指导他练习画画、打磨玉石,静心养性,如今已被减刑至有期徒刑22年,还有几年便可出狱。



“罪犯在雕玉的同时也打磨自己的内心。”倪力立说,罪犯已处人生低谷,对是非毁誉的判断标准有所偏差,琢玉之际更是雕琢内心。经过十八年的习艺改改造生涯,像李某这样的罪犯们一次次打磨,磨去身上的棱角,从迷茫、困境中拨开云雾,找到人生的方向。



工作室门口的展示柜里,陈列着倪力立和李某合作完成的《心念》。白玉雕魔面,黄皮雕佛面,一念之差,天差地别。这件作品完美融合了自然与人力,承载着二人对人生善恶的思考。而这并非倪力立最好的作品。“那些重获新生的刑满释放人员才是最好的作品。”倪力立颇有些骄傲地说,300余名曾在此学习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无一人重新犯罪,超过80%仍从事玉雕及相关行业,多名学员出狱后成功创办玉雕工作室或玉器商铺,为后来者树立榜样,同时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琢玉雕人”,是清流玉雕工作室的理念。民警倪力立指引罪犯在玉雕创作中磨砺心性、掌握技能、重获新生,也是青浦监狱艺术矫治的生动缩影。以青浦监狱为代表的多家上海监狱,秉持“以文化人”的理念,帮助罪犯在文化浸润中实现自我觉醒、自我重塑,从根源上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的风险,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致敬最美劳动者丨12年之后,他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