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新职业”系列报道之一:年轻人更愿意拥抱新职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5-08-19 13:41

摘要: 那么,新职业是怎么认定的?它们的就业市场如何?有没有相关培训体系?

近日,第七批新职业正式发布,包括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从养老服务师、咖啡加工工到旅拍定制师、保鲜花制作工,不少概念崭新的职业和工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注意。


所谓新职业,并非新出现或新创设的职业,而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但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


那么,新职业是怎么认定的?它们的就业市场如何?有没有相关培训体系……这些都是网友颇为关心的问题。为一探究竟,本报推出“直击新职业”系列报道。


新职业是如何诞生的


记者看到,今年国家发布的第七批新职业中,覆盖40多个产业板块,不仅有涉及新质生产力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力聚合运营员L/S等职业,也有精细化服务领域诞生的养老服务师、装修管家、家政服务经理人等。此外,还包括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铁氧体磁体制造工等职业。这些新职业,有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则鲜为人知。


事实上,除今年发布的第七批新职业之外,从2019年到2024年,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6批93个新职业。新职业究竟从何而来?


新职业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程度、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一语中的:“当前数字经济融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进而催生出新职业。”另一方面,由于大众对于生活的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许多人们以前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的新岗位,在这几年里也逐渐演变为标准清晰、任务明确的新职业,如民宿管家、调饮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


这些职业并非横空出世,他们的评定有着严格的遴选程序。“在向社会公开征集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向社会公示后,由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据人社部介绍,新职业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的社会性、技术性、稳定性等。社会性主要考察新兴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否能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技术性则观察职业是否能反映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群体性考量新兴职业现在的从业人员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活力。


市场自发“造出”新岗位


此前人社部发布的6批新职业,涵盖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健康服务、现代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职业既连接前沿科技,也贴近民生需求。


在官方认定的新职业之外,市场自身也在不断孕育更具创新性的就业形态,一些新奇小众的职业正吸纳着从业者,且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并不低。


你听过“酒店试睡员”吗?前几年,这份新职业一度火遍全网,大家都想试试这份“免费住酒店”的工作。但实际上,从业者需要从专业角度评估客房舒适度、服务响应、卫生标准等细节。一位资深试睡员透露:“大家只能试睡自己没去过的酒店,主要是为了保证体验真实。”


这两年格外流行的“团播运镜师”则与直播经济的爆发密不可分。在团播中,如何切换镜头、如何走位等直接影响流量数据和观众的观看体验。有从业者表示:“一场直播通常持续4至6小时,全程手持稳定器或操控摇臂,对体力和专注力都是极大考验。”


此外,前段时间陪诊师的走红,一定程度源于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求,有报道称部分陪诊师月入过万。有陪诊师表示:“做这行不仅是跑腿,更要熟悉医院流程,甚至还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要帮客户理解医嘱。”


值得注意的是,新职业的从业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特征——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新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17.5%的年轻人已尝试新职业,58.5%的受访者对新职业表现出强烈兴趣。这一现象反映出年轻一代就业观念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创新、符合个人兴趣的职业路径。


新职业引发市场新期待


第七批新职业发布后,也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热议话题。“新职业是就业新出路吗”“如何入行新兴职业”等话题阅读量持续攀升,反映出公众对职业发展新方向的强烈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网友对新职业带来的就业潜力持乐观态度。尤其是数字技术、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新职业备受关注。有网友在相关话题帖下评论:“传统行业竞争激烈,新职业或许能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还有不少年轻网友留言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尝试新职业。不过,部分网友也提出担忧:“新职业真的有就业市场吗?”“这些职业会长久吗?”“未来会不会因市场变化而消失?”有相关从业者分享:“行业刚兴起,很多标准不明确,希望尽快出台官方培训体系。”


记者将在下一篇关注,新职业在当下的市场有多少岗位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直击新职业”系列报道之三:新职...

“直击新职业”系列报道之二:光环...

晚晴|国家拟将“养老服务师”纳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