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记者在上海市女子监狱举办的“法润人心 共筑新生”主题开放日活动现场了解到,一名罪犯因改造表现积极且剪纸技艺突出,已与知名海派非遗传承人签订就业意向书,她也是女子监狱“岗位进大墙”活动的59人之一。
开放日活动现场,市人大代表、监狱执法监督员、市社科院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监区,近距离感受法治监狱建设进程,全方位了解科学矫治体系和现代化治理成果。记者看到,位于“新玉兰学校”展区的非遗技能培训成果尤为突出。在民警的监管下,罪犯们展示其剪纸、绒绣、药斑布、绣球等技术和其所创作的精湛作品,民警表示,这不仅是罪犯的学习成果,也反映出其心态转变与成长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展示的一名罪犯因剪纸技艺突出,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海派剪纸”传承人签订《非遗技艺传承与就业意向书》,她将在两月后刑满释放,继续跟着老师傅一起学习这项技艺。“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我希望自己出去后能够将技术学专学精,传承下去。”李某说到。记者了解到,这是女子监狱通过“一区一品”非遗改造项目的引入,首次实现罪犯非遗技能培训与刑释就业无缝衔接,为罪犯回归社会拓宽新路径。
除“非遗”项目外,女子监狱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岗位进大墙”活动,成功为14家企业与70多名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牵线搭桥”,最终59名临释女犯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
此外,开放日活动当天,嘉宾在监狱民警的引导下参观了罪犯的生活与教育场所。整洁有序的内务环境、规范完善的设施配置,直观展现着监狱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理性、平和的执法理念。活动现场,《爱之声》戏剧矫治展演中,罪犯通过自编自演的剧目,细腻演绎了自我改造的心路历程,让艺术矫治在洗涤心灵、重塑人格中的积极作用得到生动体现。此次开放日活动有效增进了社会对监狱工作的理解与信任。
上海市女子监狱表示,将持续推进依法治监、阳光执法,融合艺术矫治、职业技能培养、亲情帮教等多元手段,携手社会各方共同铺就罪犯回归社会、迈向光明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