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分享自己“下班后跑外卖日常”的网友,其中不乏互联网大厂员工、医务工作者等传统意义上的“高薪”或“高负荷”职业人群。这一现象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话题“22岁男子下班送外卖兼职1月跑3千”登上热搜,不少人表示“既赚了钱又锻炼了身体”,也有人质疑“这究竟是积极生活,还是过度消耗”?
据报道,27岁的策策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他坦言,自己选择下班后送外卖,最初并不是纯粹为了增加收入。“主要还是想锻炼身体,”他说,“我之前体重有92公斤,跑了一个多月外卖,瘦了五六公斤。”在他看来,这比去健身房“更实在也更有趣”。策策一般下班后根据天黑早晚灵活安排出车时间,早则六七点,晚则八九点,平均每天跑1.5到3个小时,周末则会多花一些时间。他表示,送外卖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白天坐在电脑前处理需求、开会,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晚上骑骑车、吹吹风,反而是一种调剂。”
选择在下班后“再打一份工”的年轻人并不少见。记者检索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来自科技公司、医疗机构、设计行业等领域的上班族,开始分享他们跑外卖、开网约车、代驾的兼职日常。有人是为了贴补房贷车贷,有人是为了攒钱旅行,也有人把这份工作视为“换一种方式生活”——对于久坐少动、长期伏案的脑力劳动者来说,户外流动的工作状态貌似也成了一种“被迫运动”的机会。
对此,有网友认为“下班送外卖热”体现出当下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工作、健康与生活之间的新平衡。不少网友表示,无论是把送外卖当作“放松和锻炼”,还是在副业中寻找价值感和自由度,都显示出劳动者积极适应现实、主动经营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有人担忧,越来越多有主业的人群涌入外卖行业会挤压骑手的生存空间。更有网友直言:“送外卖并不是一种休闲方式而是一份工作,应该认真对待。”
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从安全方面作出提醒,“下班后再就业”虽能带来一定收入和身体活动,但也需警惕潜在的健康风险。公共卫生领域曾有教授指出,人体需要恢复和休息的时间。如果白天已经从事了高强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晚上继续透支体能,长期来看可能导致疲劳积累、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慢性疾病。“锻炼身体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和适度原则,并非所有运动都是恢复,有时候它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劳动。”专家建议,劳动者在选择副业时应综合考虑自身工作情况、体能状态与休息需求,避免因短期收益损害长期健康。“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兼职都不应以牺牲休息和健康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