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梅钢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背景下,炼铁厂一线产业工人提升认知,加强日常精细化管理,着眼于生产流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针对性调整,以精准行动提升工序效率,助力工序极致能效发挥与价值实现。近期,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烧结分厂的一线工人,围绕五号烧结机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一项技术改造,既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又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烧结矿冷却时会产生大量高温气体,包含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热能,将其回收用于发电,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式。”烧结分厂技术团队负责人分析,长期以来,五号烧结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蒸汽回收量始终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大量热能未被有效收集。
烧结分厂技术团队全面分析系统运行情况,将问题根源锁定在环冷机的布料均匀性上。“由于此前铺料不够均匀,导致料层局部过密或过松,冷却风难以均匀穿透,无法充分吸收烧结矿中的热量,进而影响余热回收的整体效率。”基于这一判断,团队对环冷布料溜槽进行拓宽与蓄料功能改造。通过优化设备结构与控制方式,解决了布料均匀性这一核心问题,实现了对烧结矿铺设厚度更精准的调控,确保料层更加平整和均匀。7月下旬,完成系统调试并投入运行。
改造实施后,系统运行状况迅速改善,冷却风可有效通过整个料层,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蒸汽回收能力显著提升,每吨矿石蒸汽回收量提高了17公斤以上。随着冷却效率的提升,环冷风机的运行数量由原来的4台减少到2台,烧结矿电耗降低了每吨1.3度。该举措推广至四号烧结机组,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余热发电能力也同步增强,单日最高发电量突破53万度,为企业电力供应提供了更多自产清洁能源。
炼铁厂从生产运行的具体环节入手,找准关键问题并精准改进,以较小的投入实现设备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为公司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以更高效率、更大价值助力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