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花都汽车的一位青年员工正在进行方向机零部件检测安装。
午后的维修车间内,一辆新能源车底盘缓缓升起,几名年轻工人围着工作台分工协作,正在为一组电池包做拆解检测。在上海花都全球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都汽车”)里,这样的维修作业是车间里最常见的日常之一。
每年七月,都有一批结束实习期的学生陆续完成入职,他们中不少毕业于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宝山职校”)和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济光学院”)的汽修专业。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下,他们的学习路径从课堂学习、实验室实训,再延伸到真实的维修车间,在其中不断磨炼技能、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汽车维修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企业车间一景
在排故工单里操练技能
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车型变速箱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保的企业,公司的作业流程覆盖多个工种和模块,对维修人员的实操能力要求很高。在上汽通用汽车9AT阀体装配区域,一位操作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叫邹雷,20岁出头,来自宝山职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校企的产教融合项目进入企业实习,如今已工作两年了。“一开始觉得车间节奏太快了,跟学校完全不一样。” 邹雷边调整夹具边回忆说,“在课堂上我们主要学的是变速箱系统的结构原理,真正面对实物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是靠经验和手感的。”
受访人邹雷(上)、郝斯琪都是通过校企产教融合项目进入企业实习,目前已是公司的一线骨干力量。
除了动手能力的提高,他感受到的是对这个专业的更深认识。“学校的课程打基础很重要,但真正的技术成长,是在项目里学,在排故工单里练。” 邹雷说,在公司实习的这一年,他接触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平台,了解了实际维修中的故障判断流程,第一次真正理解“标准作业”是什么。
在另一侧的精密维修区域,郝斯琪正拆解一组变速箱内的线束。他来自宝山职校和济光学院的贯通培养班,亦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进入上海花都全球实习,如今已是企业里一线的骨干人员。“学校教的大多是基础的变速箱的原理,但现在市场上的变速箱类型太多太新了。”郝斯琪坦言,“我的飞速成长是在拆过十几种不同变速箱之后,能自己总结规律,遇到问题也不慌。”
课堂实验室车间多维育人
让职校生一毕业就能上手工作,这样的成果背后是一所中职院校与一家企业之间历时数年的产教融合探索。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带头人顾海波告诉记者,“我们最早和花都汽车合作是在很多年前,那个时候只是实习对接。”而真正标志着机制成型的,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联合实验室”的落地,企业走进课堂、学生走进岗位,才真正打通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双向通道。
顾海波,宝山工匠、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带头人,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新模式。
这张融合网如今已从“一校一企”扩展为“多元联合”。宝山职校联合济光学院、奕麦汽车服务公司等单位,组建产教融合联合体,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方面协同设计,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组成“双导师团队”,共同完成课堂讲授、实训指导和项目研发。“在校学专业打基础、进企业实习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普遍路径。
“我们经常说,学校能提供的是知识的‘骨架’,但实际的‘肌肉’要靠企业来长。”顾海波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对技术更新响应极快,不少传统教材已跟不上节奏,企业端的项目与难题,反倒成为最好的“活教材”。借助实验室平台,企业在第一线应用的新工艺、新标准也能快速反哺课堂,推动教学内容实时更新。
与此同时,教师也走进企业参与项目,学生以项目组成员身份参与研发。“课堂、车间、实验室”三位一体,正在这套融合体系中逐步成型。据统计,近年来近30名学生通过该机制参与企业实习实践。
“以技定薪”未来有盼头
正式入职后,又是新的起点。记者了解到,虽然他们的起薪不算高,但技术工种的成长路径一向清晰。“技术是干出来的。”郝思齐说,刚入行时,他的年薪在七万元左右,而企业里有不少高级技师年薪已超过两倍,“关键是你能解决多复杂的问题,能带出几个徒弟,企业就会看在眼里、‘奖’在手里。”
“愿意踏实干、技术肯下功的年轻人,我们企业一定会想办法留下来、培养起来。”花都汽车总经理陆开颜表示,随着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正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并完善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和激励机制,力求在岗位设置、绩效考评、收入分配上让“实干的人有盼头”。
受访人陆开颜,现任上海花都全球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一线技术工人起步,一路成长为企业负责人,成为员工心中的奋斗标杆。
这也正是当前宝山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所在。在薪酬体系改革中,引导企业要设立技能等级津贴、技能竞赛奖励和技能共享激励制度,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打通“以技定薪”的通道,让真正的“干活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提升。
在制度保障与良好氛围的支持下,年轻一代工人有了更清晰的职业方向。邹雷表示,自己正专注打磨技术、积累经验,“希望先当上技术组长,未来再一步步迈向技术主管、技术经理。”郝思齐则立志考取汽修高级技师证书,参与更多品牌车型的技术攻关。他们期待与企业同行,共同步步登高、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