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丨医生跨界短剧男主科普受热捧,“六边形战士” 崭露头角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5-09-08 14:30

摘要: 医生跨界短剧男主科普受热捧,“六边形战士” 崭露头角。

深耕临床的医生变身镜头前的“男主角”,一反严肃的科普模式,凭借专业与创意并存的短剧成功“出圈”。这种跨界尝试丰富了科普的表达形式,同时也引发大家关于“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讨论,在多个行业领域,“六边形战士”正在打破职业边界,重塑我们对专业价值的认知。


华山医生跨界演短剧,科普新形式获赞


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黄翔担纲主演的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在各大平台上线并迅速出圈,引发了热烈讨论。


该剧讲述了脑外科医生黄飞通过脑机接口实验意外穿越到三国,利用脑科学知识为孙权、诸葛亮等人物解决健康问题的故事,不仅科普了脑科学知识,还涉及健康用脑及中医学知识。黄翔博士本身是医学博士、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及牛顿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科普工作,曾获得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等荣誉。


在剧中,黄翔讲解医学知识时信手拈来,从容自信,其专业的讲解和自然的表演让观众眼前一亮。例如,孙权偏头痛、诸葛亮用脑过度失眠等情节,黄翔通过现代神经外科问诊流程,巧妙地科普了脑血流、颅内压等知识。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医生怕不是真穿越了吧”“别的剧谈恋爱,这部剧谈病例”,还有网友称“刷完像做了场快闪科普展”“科普要是都这么拍,谁还怕看病”。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担心医生拍戏会不会“不务正业”。但黄翔表示,写剧本对他来说是一种放松,而且科普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华山医院也表示,医院一直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规范做好各方面的科普工作,只要科普有用,就支持医生参与。


“六边形战士”现身各行业,全能型人才崭露头角


黄翔医生的跨界并非个例。“六边形战士”,指的是在多个维度表现出色的复合型人才,正在不同领域持续涌现。许多政务机构和个人公职人员为提升传播效果,也纷纷拥抱新媒体语态,打破刻板身份限制,开展更“接地气”的科普。


例如,“口口医生”依托深圳卫健委平台开展潮流化健康科普,个人账号粉丝已超百万,成功实现知识“入脑入心”。上海第二中级法院则推出“我有个朋友想问问”短剧系列,由法官扮演角色向老年人科普法律常识;“至正-开放麦”中,法官更是化身脱口秀演员,解读民法典条款。此外,警察、市场监管人员也纷纷通过短视频演示防诈技巧、展示执法过程等,逐步显示出公职人员跨界传播、多能力融合的新趋势。



HR谈“六边形战士”:职场必备,未来已来


“现在企业招聘,不再只看‘单一技能’,而是更看重‘综合能力’,‘六边形战士’已经成为职场的‘刚需人才’。”拥有12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HR李薇表示。她认为,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中,成为“六边形战士”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从企业需求来看,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单一技能的员工已经难以应对多元任务。”李薇举例,比如一个项目需要“懂技术+懂沟通+懂数据分析”的人才,若员工只掌握其中一项技能,就需要多个岗位配合,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沟通偏差;而“六边形战士”能独立衔接多个环节,推动项目快速落地,“他们就像‘多功能齿轮’,能让企业的运转更高效。”


从个人发展角度,李薇强调,“六边形战士” 的核心优势是 “抗风险能力强、职业天花板高”。此外,“六边形战士”在晋升中也更具优势,“企业提拔管理者时,更倾向于选择‘懂业务、懂管理、懂沟通’的全能型人才,而不是只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


对于想要成为 “六边形战士” 的职场人,李薇给出了几点具体建议:首先,先把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做扎实,比如医生先做好临床诊疗,HR先掌握招聘、绩效等基础工作,再根据职业规划学习相关技能,避免“样样学、样样不精”。其次,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线上课程、行业论坛、专业书籍等渠道,持续更新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跟上‘六边形战士’的能力要求。”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位社区医生有点“较真”——记市...

职工故事|守护每一颗成长的心——...

“排我吧,我还能坚持!”上海建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