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小时的守护:“感动上海”赵听听的护理员人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5-09-30 18:03

摘要: 八年间,赵听听从一名普通护理员成长为上海逸乐护理站吴淞区域站长,累计服务时长1.8万小时。

十年前,赵听听从河南来到上海。那时,她二十多岁,初来乍到的她对未来充满迷茫,也一度困惑于要靠什么在大城市立足。机缘之下,她接触到当时正在推行的长护险试点服务,选择报名参加护理员职业培训。正是这一份看似普通的选择,让她的人生逐渐走上新的轨道。八年多来,她从一名普通护理员成长为上海逸乐护理站吴淞区域站长,累计服务时长1.8万小时。2025年,她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



在护理中磨砺成长


刚进入护理行业时,赵听听吃过不少苦。第一次上门时,一位失忆卧床老人因陌生感将水杯砸向她,额头顿时生疼,泪水瞬间夺眶而出。但她忍下委屈,坚持完成护理。日复一日的付出,逐渐赢得了老人的理解与依赖。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护理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耐心与坚守。



工作中,她常把护理对象当作自家长辈。徐阿婆,一位尿毒症患者,最初怀疑她年纪轻轻难以胜任。赵听听没有辩解,而是用细致的操作赢得老人认可,并在日常护理中以孙辈般的亲近陪伴阿婆。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建立了深厚感情。2020年春节,赵听听暂时返乡,阿婆在视频通话里呼唤她的名字,不久后安详离世。这个遗憾深深印在她心里,也让她更加珍惜与老人们的每一次相处。



她服务的老人中,有轻度失能者,也有已无法言语的重度失能者。赵听听善于通过一个眼神、一次点头,揣摩老人的需求。她说:“他们每天会数着时间等我,给我开门,我能把他们照顾得干净舒适,就觉得心里很踏实。”


在坚守中拓展价值


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到如今带领团队,赵听听一步步拓展着护理工作的价值。2024年初,在宝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和区医保局的支持下,公司成立了“长护颐养工作室”,由她牵头。短短一年多时间,工作室已开展活动50余场,既推广了护理经验,也传播了敬老爱老的理念。


除了日常护理,她也走上讲台,成为宝山区总工会“劳模工匠进校园”的讲师。每一次讲座,她都会精心准备课件,用质朴的故事与学生互动交流。她希望通过分享,让更多年轻人理解并尊重护理工作。



一路走来,荣誉接踵而至:宝山区“百里挑一”最美护理员、“感动宝山”道德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就在最近,她又站上了“感动上海”的领奖台。荣誉的背后,是她用耐心、细致与责任累积的日常,是无数个平凡却不平凡的瞬间。


“每次看到老人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踏实,很有成就感。”赵听听说,“人活着,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能把一件事做好,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价值。”


从河南到上海,从迷茫到坚定,从一名护理员到区域站长,赵听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以红烛精神照亮前行之路——本市劳...

宝山劳模工匠教师的新学期:精神落...

​晚晴丨退休不躺平,“银发搭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