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哪种植物被称为‘秋天最具代表性的花’?”“上海及长江下游地区常绿的典型乡土树种是什么?”10月30日,辰山植物园沙生馆内分外热闹,生态学者、科普作家、园林工会工作者、旧书循环专家、职工市民围坐绿植间,共同开启第27届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生态环保阅读”专场。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活动特别走进华东地区最大植物园,衔接“最美阅读空间”漠阅阁,以“纸间生境 绿阅未来”为主题,共话书页中的自然密语,探寻美好生态与民生福祉的关联,启迪广大读者增强环保意识与行动自觉,在自然深处,为生态文明“充电”。
“我目不暇接地观察着,刚看清这只鸟,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了起来……”青年读者徐忠硕动情演绎巴金先生名篇《鸟的天堂》,为活动清新开场。
专题演讲环节,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科普作家何鑫作了《鸟的迁徙,迁徙的鸟》精彩分享。上海的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有哪些?什么是“鸟撞”?如何发展与保护迁徙的鸟?他以译著《鸟类行为图鉴》为线索,带领读者从“候鸟迁徙中转站”的视角看上海,感受上海的生物多样性。“观鸟是你走入大自然的终生门票。”他还鼓励读者一起去发现自然野趣。
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作为成功打造上海首个“生境花园”的“小巷总理”,讲述了她在社区生态治理方面的故事。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摒弃传统绿化理念,从构建生物生存环境出发,带领居民把“环境死角”改造成松鼠跃动、蝌蚪悠游、花草繁茂、居民乐享的生境花园1.0版;并不断摸索,升级推出“自然、艺术共栖共存”的2.0版。她创新性地将社区“边角料”转变为“城市森林”,阐释了这一生态治理模式对于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及推广价值。
圆桌对谈环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宋宇皓与嘉宾们同台共聊。辰山植物园科研发展部副部长杨舒婷分享了在植物园工作的独特经历,她表示与植物打交道最开心的是能够潜心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活,造福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谈及在园林中开辟“漠阅阁”的初衷,她笑着说,辰山团队希望打通阅读与自然的边界,不仅把公共阅读空间融入葱茏,还对残枝断木进行环保再造,制成书架、桌椅,让书香木香花香浑然一体。
上海古籍书店旧书循环专家周䶮峰,畅谈了多年来开展旧书回收的实践经验。他结合书店“收书”特色和上海书展“淘书乐”旧书市集,介绍了回收有价值旧书的渠道与方式,以及如何将旧书重新盘活、回归市场的创新做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市民读者对“旧书新知”的反馈非常积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加入到旧书循环利用行列中来。
据悉,本次活动自报名预热起就深受读者青睐,世纪朵云微信公众号、辰山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松江区工人文化宫等渠道名额一经推出便火速约满。很多人不惜远道而来,全程更是深度参与。自然知识互动问答,把活动推向高潮,读者们竞相答题,收获环保主题书籍和种子书签盲盒。“寻味自然”环节,叫人流连忘返,读者们踏访“漠阅阁”,参观“百种风行”展,在亲近自然中升华阅读体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总工会主办,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松江区总工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承办,松江区工人文化宫、上海辰山植物园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