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小长假刚过,沪上气温逐步升温。4月7日,劳动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节后,春笋、 蚕豆等时令蔬菜价格较前期已有明显回落。而接下来随着气温升高,蔬菜价格还将进一步下探。
静安区高平路上的一家标准化菜场里,一平价蔬菜摊位上,冬瓜、大白菜、卷心菜、青菜、土豆等几种平价蔬菜的零售价格在每市斤1.5元至1.8元之间。
蔬菜摊位上正在供应的各类蔬菜。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时令菜的价格变化颇为明显。比如以春笋为例,其产量在3月已达峰值,进入4月后供应已有收缩,产区也由云南、福建、江西转而到了浙江。清明过后,随着气温升高,春笋的价格已有大幅度的明显回落。”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部副经理何夏清告诉劳动报记者。
而时令的蚕豆,目前价格同比去年同期仍有约0.5元左右的上涨,但环比今年上市前期已有了明显的回落。
何夏清透露,蚕豆价格起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福建主产区的各产地出现上市时间“岔口”,产地之间供应“重叠度”相比往年较低。
“清明过后、各蔬菜品种中,回落最为明显的,有大白菜、白萝卜、番茄、黄瓜等品种。”何夏清告诉劳动报记者,但整体供应较为充足稳定。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根据 上海蔬菜集团4月7日最新公布的行情信息显示,3月31日至4月4日这一周,沪市场蔬菜混合均价延续之前小幅波动的走势。而近期,随着南菜北运正式进入收尾阶段,部分蔬菜品种供应主产区已经转移至山东、江苏等中东部地区,前后产区衔接期间的供应量波动,成为近期影响蔬菜价格起伏的最主要因素。
分析指出,目前来看,沪蔬菜整体衔接比较顺畅。随着气温稳步回升,山东地区的瓜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上市量都在逐步增加,之前价格涨幅相对明显的黄瓜、丝瓜、枣椒、芸豆、豇豆等蔬菜上周开始陆续回落;青甘蓝、卷心菜、白萝卜、番茄等大宗品类价格相对平稳;有部分品种价格出现上行走势,主要后续产区货源还未形成批量上市的条件,代表品种为小米椒、甜玉米、散花等;云南叶菜上周价格上行,但受本地叶菜牵制,走货较为平淡。
进场量方面,周环比小幅上涨,以苍山货为代表的山东产区货源来场量逐步增加,品种丰富,拉动黄瓜、茄子、辣椒等交易体量上涨。福建蚕豆、广西丝瓜等季节性品种进入上市高峰时段,来货量环比增加,助力上周整体交易体量有所抬升。
“节后,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停歇,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采收,蔬菜价格虽然出现阶段性波动,但依然处在季节性回落通道内。”何夏清表示。业内预计,后续,随着中东部地区蔬菜上市量的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和运费下降会给到价格回落空间。
头图:沪上标准化菜场里的平价菜摊,有不少低于2元的平价菜。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