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则“百余位白领停车‘薅羊毛’涉嫌违法”的社会新闻,引发部分网友对上班停车“难且贵”的热烈讨论。本报为此发起了一份有286位网友参与的“职工上班停车情况”线上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网友可将私家车停放在本单位内,超过56%网友已享受工作日免费停车福利。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关切职工的上班停车问题,深化多项细分服务。
一成多网民上班停车费“小贵”
伴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开车上班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前几年,方方面面反映停车“难且贵”的呼声不断,那么目前职工上班停车的现状是怎样的?记者在线上发起了一个相关微调查,围绕“停车费用”“停车难易”等进行了解,截止发稿前,共有286位网友参与了调查问卷。
翁岚是一家音乐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总监。她告诉记者,机构租用了位于闵行区的一栋大楼作为办公室,业主是某餐饮集团,楼下配有纯商业的停车场。“因为上班的时间和顾客前来就餐的时间是错开的,所以没有找不到车位的困扰。”翁岚话锋一转,“但停车费用可真不便宜。”她给记者算了笔账,该停车场每小时8元,按天付费的话每天32元,一个月的停车费在700元上下。翁表示,自己的费用只能算中等,“也有同事支付的停车费在每月1000元以上。”
问卷中针对“您每月为上班产生的停车费用是多少”的问题,有29.72%的网友选择“500元以下”,选择“500元-1000元”者在12.24%。
停车舒适度关乎工作幸福感
如果开车上班,不用“夹带”停车费,想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城投水务集团职工陈奇工作日的出行极度依赖汽车。他安家在浦东高桥,每天需要先开车1小时送太太至位于长宁仙霞路靠近中环的单位,然后再驱车去浦东塘桥的水厂。虽然“舟车劳顿”,但他完全没有抢车位的担心,“单位有70个停车位,其中50个带有车棚,车位充裕且免费。”陈奇觉得自己很幸运,已实现了上班“停车自由”。
事实上,如今类似陈奇的单位还真不少。针对停车费用问题,有56.29%的网民选择了“免费”;在回答“您上班时具体将私家车停放在哪里”,有74.48%的网民选择“在自家企事业单位内”选项;在回答“您现选择的停车方案,车位供给充足吗”,有73.08%的网民表示“充足或基本充足。”这些数据都从侧面反映,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正努力关切职工的停车诉求,解决其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福利。
“能够停在自家单位内,绝对是最优解。”屠林是一政府机关公务人员,每天从长宁的家驱车至浦东上班。几年前,她会将私家车停放在由单位联系解决的周边定点区域,从找车位、停车到徒步进入办公室,平均下来用时10分钟至15分钟。她告诉记者,如果遇上高温天,还没上班就是一身汗。“从去年起,我可以将车停在单位的地下室,乘坐电梯直抵工位,幸福感油然而生。”
统筹思维解决通勤“一篮子”问题
在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会主席汤乃飙看来,解决职工上班停车问题只是日常通勤的一环而已。七年前,当企业从长宁整体搬迁至闵行时,电装工会与行政方共同建立“职场改善委员会”,通过完善勤务制度、班车制度、停车管理制度来整体解决职工交通难、停车难等“一篮子”问题。“提高单位的停车位增量只是一小部分,通过提供班车、接驳车等方案,引导更多职工乘坐公共交通来上班才是主要的思路。” 汤乃飙说道。
汤乃飙向记者展示了公司几年里通过民主集体协商后执行的多项方案,这包括了:根据职工在全市范围内的居住地分别设立十条班车路线;每年调整一次班车路线和停靠点,明确满五名职工即可增设一个班车停靠点;晚上每一个小时加开一列加班班车;设置前往周边地铁站的短驳班车路线。
就在最近,电装工会又向公司提交了通过发放“自驾改班车”补贴的方式,鼓励职工放弃自驾车改为乘坐班车上下班。
为了回应一部分有开车上班刚性需求的职工,在公司内已建造了可容纳350辆车的五层立体停车库,免费供职工使用。同时,为了提高车位使用率,公司已将原来的固定车位改为随到随用;调整停车库停车位间距,将较宽敞的两车位调整为较紧凑的三车位,增加停车库容量。
采访中,汤乃飙还对未来的停车需求形势作了一番预判,“最后一步,可能向政府提出援助请求,希望允许在现有五层停车库的基础上加盖一层或在地下开挖地下停车场。”
建设光伏车棚升级“停车自由”
中国华电上海分公司工会主管范方告诉记者,下属的企业厂区场地充裕,职工私家车免费畅停从来不是问题。而目前位于闵行和奉贤的两家企业工会正着手做的光伏车棚工程,将能为职工提供更舒适的停车享受。
之前,为了给购买新能源车的职工提供充电便利,地处莘庄工业区的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协助他们将充电桩安装在企业内。“考虑到现在购买新能源车的职工越来越多,这家企业已计划将原来的停车场增设统一的充电设备,并且同步建设光伏车棚。”范方说道。
作为今年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工会“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光伏车棚工程将于10月开工,2022年1月底完工。而另一家上海奉贤燃机发电有限公司的光伏车棚项目施工已接近尾声,8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范方表示,“两家企业将实现自发自用绿色电力,既通过隔热降温改善职工停车用车的舒适度,又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碳排放强度,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卸下“工装”回家停车难仍是痛点
虽然上班不愁遮风挡雨的停车位,但陈奇也坦言,下班后回到自己居住的老小区里,“停车位还是蛮紧张的。如果我们俩因故下班晚了,到家晚上八九点钟,就必须在小区外围找停车位,比较折腾。”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职工陈琪反映的诉求颇有典型性。在针对“您是上班找停车位困难,还是下班回家找停车位困难?”,选择“下班”选项的网民占比34.27%,基本是“上班”选项占比(11.54%)的三倍,若再加上选择“两者皆有”(17.48%),超过五成以上的网民仍有下班回家停车难的困扰。
当然,职工的这一诉求已在企事业单位可关切的范畴之外。应当看到,全社会仍在努力推进解决社区居民的停车困局:加建公共立体停车库,创新推出“潮汐式停车”方案;从去年起,市交通管理部门建设智慧交通,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停车难等问题。让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
相信假以时日,有越来越多职工卸下“工装”回到家中,下班停车难的问题也不会再困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