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你在哪里买年货?48%受访者首选大卖场!来看上海新年“寻味”地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2-01-29 11:04

摘要: 你在哪里买年货?48%受访者首选大卖场。

春节临近,采购年货、购置新年礼物是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商圈、菜场、大卖场、网络直播间……哪里更有吸引力?在过年这件大事上,职工们又喜欢买些啥?本期调查与市总工会“申工社”公众号平台联手开展问卷调查,在1212位受访者中,“超市、大卖场”“网购、网络直播间”是大部分职工的首选。


48%投票者首选大卖场


逛超市、菜场、老字号,是体验“年味”的过程,不失为颇具仪式感的选择。


你在哪里买年货?在本次参与调查的1212位网友中,48%的投票者选择了“超市、大卖场”。看得见、摸得着的“年味”成了传统卖场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一位网友的留言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每年都在超市大卖场买年货。超市、大卖场里面的年货齐全、品种繁多、价格也不贵,可以一站式购物,而且可以看到实际的包装,比较放心。”


传统菜场、上海老字号也是许多市民的心仪之选。“置办年货形式多样、各随己便,不过感觉还是上海老字号的年货更能吃出本土味。”“年货还是选择老字号,如新雅、杏花楼礼盒套餐、王家沙点心,老字号现在也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风味,也力求多变,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达了对老上海年俗的回忆。有人提及南京路等上海地标,“在南京路、外滩附近走走,老字号很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而城隍庙、人民公园、静安寺、大世界等都是春节七天里游玩的不错选择,“穿上新衣新鞋,逛一逛热闹的九曲桥、小商品市场,热热闹闹讨个新年的好彩头。”


网购年货成为新风尚


随着90后、95后逐渐步入职场,有了更多经济话语权,年货采买的主体也逐渐向年轻人靠拢。在本次网络调查中,29%的投票者选择了“网购、网络直播间”。网购种类丰富、性价比高、配送即时等优势促成了他们的选择,不少电商平台还推出了“年货节”等活动吸引消费者。


疫情形势仍然复杂、工作繁忙成了许多人选择网购的原因。“以前过年前都是和家人去大型超市采购年货,今年疫情反反复复,就尽量不到外面逛了吧。期盼疫情快点结束,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过年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年货都是在网上随便买了点小零食。”


95后职工小邵告诉记者:“手提肩扛买年货实在是太重了,走亲访友、自备年货我都会选线上送货上门。”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线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习惯。


有趣的是,新职场人的年货、礼品选择也更趋多元化、个性化,从传统的吃穿用品,到文创礼品、咖啡礼盒、动漫手办……都出现在了年轻人的购物清单中。在电商平台,故宫博物院网店的虎年灯笼、窗花等月销高达6-8万件。


文化生活里“年味”


“寻味”新年,不仅在舌尖上,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春节期间,上海各公共文化场所,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年俗活动。


十二生肖衍生出非常丰富的生肖民俗文化,成为中国新春佳节最典型的文化符号之一。新年伊始,“寅虎话生肖”——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艺馆开幕,将吉祥祝福通过十二生肖传递给市民。


赏灯是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民俗,始于古时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虫赶兽;后来,火把演变成了花灯,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地会纷纷举办灯会。今年的宝山区罗店古镇春节期间依然为市民亮灯。1月24日至2月20日,市民游客可以沿宝山寺至花神广场观赏宝山非遗项目——罗店彩灯以及市河景观灯风采,体验古镇夜景和浓郁的上海古镇过年氛围。闵行区的莘庄灯会则将传统花灯“散落”在莘庄各大商圈之中及淀浦河两岸,将传统年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融合在一起。


赏灯之外,游园也是春节传统项目。2月1日至2月15日,青浦区曲水园里张灯结彩,以“年味”“花景”“园艺”为主,辅助“非遗”“民俗”“文创”“红色文化”等沉浸式体验活动,用传统国风元素烘托过年氛围,打造“一站式体验”。


2月1日至6日,嘉定区南翔古猗园翔云阁仿照江南风土人情打造过年集市场景,开出“江南集市·沉浸式古风市集”。2月10日至12日,市民还可以去南翔老街双塔广场参与“双塔集市·非遗伴你过大年”:摆放以小笼笼屉设计元素的小铺子,寓意新的一年节节攀高、市民生活蒸蒸日上。


链接:春节年俗知多少?


一个完整的春节,从腊月廿三日晚就拉开了序幕,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中国人传统的过年也有着诸多风俗和讲究。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各家男女老少齐集户内,即使远出在外者,如能赶回,也要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团聚的亲人围在一起共吃丰盛的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起合家老小皆穿新衣着新鞋,每家开门要放爆竹,城中鞭炮此起彼伏,一片喧闹。家中小辈要敬拜长辈,近邻近亲则往还互相拜年问候,其中以小辈拜访长辈为多。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此时拿到压岁钱的儿童最为欢跃兴奋。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于门上,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场所更是大张灯彩。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调查 | 三成受访者表示有跳槽意...

调查 | 你会愿意让孩子成为一名...

调查 | 遭遇“职场排斥”该怎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