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上海聚威新材王晶将“中国制造”带到世界舞台,做高性能热塑性改性材料的引领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4

摘要: 王晶专注于高性能热塑性改性材料研发,18年时间将寂寂无闻的小公司做到年产值3.65亿元、年利税超千万元的科技研发型企业。

“你知道吗?一辆小汽车60%到70%的零部件都由塑料构成,除了车身、结构骨架、发动机缸等小部分部件是纯金属外,其他部件都能看到塑料的身影。”上海聚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王晶说,他们就是专注于高性能改性塑料材料研发的,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立足中国高端市场,为客户解决问题并带来价值。


“公司虽然体量不大,但在这个细分领域我们要做小而美、小而强、小而精,让员工有自豪感的企业。很幸运能在汽车行业这条赛道上占得先机,我们未来还将进军通信、芯片等高技术领域。”



1973年出生的王晶,有着传奇的经历。她当过医生,做过IT销售,2004年创办上海聚威,短短18年间,就从零起步,将这家寂寂无闻的小公司做到年产值3.65亿元、年利税超千万元的科技研发型企业。“未来十年,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完成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建设,就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王晶踌躇满志道。


“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已有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以达到改善性能、扩大品种和应用范围的方法,称为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其涉猎行业极广,下游涉及各类工业制品。”王晶说,欧美国家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长达百年历史,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兴起,主要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2000年初她跑IT业务时,发现工程塑料都由国外巨头垄断,新材料价格昂贵、稀缺、难买,就想有朝一日让“中国制造”占领世界舞台。别人都觉得做这行太难,王晶却看到了无限潜力。


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起来很枯燥,王晶硬是凭借自己的一股韧劲与坚持不懈精神,花了整整两年多时间苦练内功,她向专家求教,到大学旁听,买书自学,还经常和研发团队一起泡在实验室参与配方调制、测试和实验等,硬是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了技术专家。


“技术就是扎扎实实的科学,以数据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是聚威出品,就一定是精品,不能有瑕疵。”作为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王晶全面主导技术研发及生产,她要求研发团队认真记录每一款材料的每一次试验数据,并做横向纵向比对,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实施性。她曾数百次带领团队到客户端试模,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与客户彻夜讨论工艺及材料性能的调整方案。



聚威有一款材料,是PA与PPO的合金材料,原始材料中有款助剂是进口产品,2018年时,公司突然接到供应商通知,这款助剂不再出口到中国。王晶决心研发替代品,并成立专门研发小组,8个多月,几百次实验,不断改进,终于研发成功,不再依赖进口,公司因此获得更多新客户的认可。而这也让王晶意识到,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可贵,公司开始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王晶成立改性塑料配方及工艺工作室,带领研发团队专注于高端改性工程塑料的配方及加工工艺研制,先后攻克了多个世界难题,不但成功实现多款材料的进口替代,还研发出不少国际首创的新材料,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


王晶主持研制的新能源汽车加电小门用PA66/PPO合金材料采用自主合成的特殊高温相容剂,解决了常规PA66/PPO合金相容性和耐热性不足的难题,打破Sabic公司的独家垄断;汽车门把手专用PA6-GF30材料通过采用融合复配玻璃纤维、复配耐老化剂及增韧剂的配方新工艺,实现高温水煮条件下不变色,打破美国公司的独家垄断;新能源电池用PET阻燃绑带用材达V0级阻燃,成功实现以塑代钢,相比钢制绑带减重80%,成本降低60%,生产周期缩短50%,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独角兽”独家供货……


近期研发的改性PA66高频吸波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率且耐高温、抗腐蚀、质量轻,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雷达系统。


公司研发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项目奖”金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大众、福特、上汽、比亚迪、神龙等汽车厂商的订单纷至沓来,甚至有国外客户主动找上门,要订购新能源汽车导电盖板的材料。


“我们的产品来自于市场需求,就要反馈到市场中去,如果研发的产品不能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这是失败的研发。不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王晶说。


2021年,王晶获“上海工匠”称号,在她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搞研发是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要坚强、坚忍、坚韧,静待1001次试验的成功。”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将聚威打造成高性能热塑性改性材料的引领者、值得信赖的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提供者。“未来,希望更多行业顶尖的高性能材料都由国人自己生产、自主研发,并推向市场应用。”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临危受命,上海奉锦环境建设管理有...

显微镜下筑梦航天,上海航天电子技...

挑战毒物破解科学巅峰!司法鉴定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