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上海电力严琳:在精甄检测一线守护能源安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5-08-20 16:04

摘要: 上海电力能源科技精甄检测技术分公司经理严琳,深耕能源一线二十余年,用脚踏实地的实干与创新,书写着能源产业工人的答卷。

头图:实验室里,严琳在进行煤样称量。


上海电力能源科技精甄检测技术分公司经理严琳,深耕能源一线二十余年,从基础的水化学操作,到新能源检测的前沿攻关,用脚踏实地的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能源产业工人的答卷。


在大众视野里,能源检测是个陌生又专业的领域,但它关乎发电设备的安全与稳定,亦关乎万家灯火的明亮与长久。正是这份不为人熟知的工作,让严琳和团队在近年来的能源转型中屡屡站上前沿。2025年,荣获新一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张通行证的考验


2018年,上海电力能源科技精甄检测技术分公司(以下简称“精甄检测”)正式成立。要真正立足市场,第一关就是CMA(中国计量认证)资质——这是行业的“市场通行证”,没有它,任何检测结果都不能对外出具。


评审的难度超乎想象:文件体系、人员能力、设备环境、检测流程、报告质量,环环相扣、近乎苛刻。那段时间,作为负责人的严琳带领团队昼夜奋战,逐条梳理材料,反复演练操作。最终,他们成功通过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严格评审,拿到这张沉甸甸的证书。


严琳告诉记者,这不仅意味着精甄检测从此具备了“对外说话”的资格,更代表着企业在质量与安全上的庄严承诺。一次为客户检测时,团队发现一处隐患。严琳当即提醒客户并提出解决方案。后续检查果然发现变压器绕组存在早期放电点,避免了数千万元损失。


从2018年仅有12项检测能力,到2024年复评审时扩展至32项,精甄检测已从单一的燃煤检测实验室,蝶变为能为公司传统能源安全运行、新能源项目高效运维、环保合规管理及品质保障的综合性检测技术平台,成为公司战略转型的“技术引擎”和“质量基石”。


和时间赛跑的新赛道


如果说CMA资质让团队走上了市场,那么新能源检测,则让企业真正跑在了行业前沿。


2021年,国家“双碳”目标全面推进,光伏电站快速扩张,但油质检测却是一片空白。传统燃煤电厂的标准无法直接套用,而新能源设备的稳定运行高度依赖油质监控。


严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风险,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白天,他们奔走各大电站采集油样;晚上,又在实验台前比对数据、调整方案。没有现成方法,就自己摸索:上百种试剂配比,几十次流程改进,失败无数次。她常常勉励大家:“失败是创新的垫脚石,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答案。”


经过32场培训、上千次实操,团队最终建立起新能源“油质检测监督体系”,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关键指标误差从10%降至5%以下。这套体系如今已成为行业重要参考,为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也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外委费用。


“新能源发展太快了,我们的监督必须跑得比风险更快。”严琳说。她深知,能源转型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张淑平海藻化学生物制造劳模创新工...

聚焦数字化,迈向未来!陈晓芳劳模...

峰华特级校长劳模创新工作室:让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