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了解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重温彭湃烈士写给爱人的最后一封书信……石门二路街道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和城市发展脉络,通过“行走党课”串起家门口的红色印记,让辖区职工市民在行走中“阅读”党史。
据了解,石门二路街道现有红色文化点14处,历保建筑14处,辖区内不但能寻得红色“工、农、学、军”的渊源,而且能找到红色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印记,包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旧址等,为此,去年起,街道沿大田路、山海关路、新闸陆一带街区,打造了一条总长700余米的传承“红色基因”环形文化长廊,串起红色资源,为职工市民推出一堂生动的党课。
据统计,截至目前,“行走党课”共开设30余场,800多名职工、市民参与其中。“其中有楼宇白领、共建单位职工,有学生,还有由女儿推着轮椅来参加的百岁老人。”石门二路街道党群中心主任陈蕙说,“有位在博华广场上班的白领告诉我,在这里工作两年,原先并不知道街道有这么多红色历史,参加行走党课后,对自己工作的这片土地更加热爱了。”
党群中心工作人员许孟君是“行走党课”的讲解员,为了将党课讲得深入人心,她多方搜集资料,充实到讲解词中,“比如我查找到关于彭湃烈士孙女的报道,也将相关报道内容融入讲解中,让参与者全方位了解革命先辈及后人的真实情况。”今年以来,许孟君参与了20多场“行走党课”讲解,生动的讲解、凝固的历史建筑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就连我们暑期爱心暑托班的那些小皮猴们,也听得十分认真呢。”她笑道。
据悉,在党课基础上,该街道开发了一款线上行走党课的小程序,将红色遗址背后的小故事搬到线上,更注重学员的参与性、知识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