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韩国华: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实现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韩国华 发布时间:2022-11-24 10:04

摘要: 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

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 实现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工会主席、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韩国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临港新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科技赋能、人才赋能和创新赋能。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新型产业工人,持续推进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


首先,搭建校企合作产业实训基地,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我们将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内已建成的实训基地资源培养技能人才,为更多职工创造技能提升的机会。充分挖掘临港新片区内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权益共赢,积极打造临港新片区“30分钟技能人才培训圈”。结合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围绕新产业、新工种、新业态,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职称晋升、荣誉激励等机制,为职工技能提升搭建更广的舞台。


其次,依托临港集团职业教育平台,构建新型产教融合载体。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紧缺职业(工种),采用“虚拟校区、实体运营、产教融合、创新引领”模式,依托临港集团职业教育平台,借助龙头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从在校大学生联合培养、在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到社会求职人员岗前培训的“Y型”双轨制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构建新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进一步探索企业与院校、产业与教学之间的双向导入,形成高技能人才在校兼职、院校专家在企兼教的模式,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紧密联动,让拥有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劳有所获、劳有所值,受人尊重、受社会尊崇。通过联动企业开设订制学历班等模式,让院校毕业生通过提前实习实践,将“论文写在企业、写在产业”, 鼓励激励更多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打通产业研究创新源“最先1公里”与产业人才“最后1公里”的对接,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另外,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培育模式,打造专业技能人才梯队。通过“临港工匠”选树、“储备人才”培育、创新工作室创建,营造职工敬业竞技的舞台,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已选树评选出的100位“临港工匠”示范效应,进一步做好“服务工匠,工匠服务”工作。通过设立“上海工匠学院临港分院”,让更多工匠系统地参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为工匠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指导符合条件的工匠立足岗位成立“创新工作室”,组建工匠服务队,为企业把脉诊断、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疑难杂症,发挥工匠价值,让更多工匠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工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

长宁区委副书记纪晓鹏:深入学习贯...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焕发职工创新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