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陈鲁: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打造职工服务新阵地
“职工工间休息室”作为市总工会重点打造的工会服务阵地,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求,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的有效载体。市总工会协同医务、公交、地铁、环卫公厕4大行业工会,打造“1+4”工间休息室建设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推动建设温馨、实用的工间休息室,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一、制度先行,管理有章法
在深入听取职工群众需求基础上,市总工会制定了1个职工工间休息室“三位一体”建设总标准,即“方位近、品位佳、定位准,实行一体化标准管理”,旨在为职工提供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让职工有更强的获得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城市建设。
“三位”中的第一“位”,即“方位近:帮职工选好点,因地制宜怡人”,各行业要因地制宜,选取合适地点,方便职工就近使用;第二“位”,即“品位佳:对职工用足心,设施环境怡身”,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场地条件及空间结构,配备相应设施,提升舒适度;第三“位”,即“定位准:待职工充满情,服务精准怡心”,各职工工间休息室在充分发挥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各类工会服务职能的叠加和拓展,从而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体”即实行工会服务阵地“一体化管理”。各行业应按照《上海工会服务阵地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围绕工会服务阵地“六字诀”标准,即管理制度是否“明”,规范标识是否“亮”,服务内容是否“精”、休憩环境是否“美”,配套设施是否“全”、效能效果是否“佳”这六个维度对休息室开展标准化管理,确保服务品质。
二、按需创建,休憩有亮点
根据市总制定的建设总标准,医务、公交、地铁、环卫公厕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分别制定了符合各自行业特点和客观实际的4个行业标准,通过优化改善职工工间休息环境,回应职工群众所盼所想,进一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市医务工会根据医务职工工作特点,分别设置门诊急诊休息室、手术部休息室、住院病区休息室、120急救休息室及融合空间休息室等不同类别,并针对医务职工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配备多种休闲放松设施,还对休息室采光朝向、室内空气质量制定具体标准。
市交通委工会针对公交车司机休息时间短的特点,按照实用、耐用、干净、温馨的原则,除了必备的躺椅和软垫外,实行 “五个一”设施标准,将工间休息室打造成为公交司乘人员的“能量补给站”。
申通集团工会针对地铁站点新老线路不同的空间条件,制定“地铁车站用房使用标准”,结合地铁职工日三班倒作息以及地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配备了大容量冰箱、空气净化器等设施。
市绿容局行业工会针对现有公厕空间狭小限制的条件下,配备一些小型设备如电热水壶、电扇暖炉等,相对宽敞的附属式道班房则增配电脑、更衣箱等,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
截至目前,按照“1+4”标准体系,全市已完成建设改造762家职工工间休息室。接下来,市总将按照工会服务阵地“六字诀”标准,对全市职工工间休息室开展验收、试运行工作,希望各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响应,认真贯彻落实。
“职工工间休息室”虽占地不大,但我们要把它做成一个功能不少、拓展很广、意义很大的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会服务阵地建设,以优质、精准的工会服务为职工群众们解急难、解心忧,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