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位“友谊工匠”、50位“岗位能手”站上聚光灯下,展现新时代职工在一线岗位上精益求精、勇于突破的风貌。近日,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举行2025年工匠能手表彰大会,活动以“百年工运传薪火 匠心礼赞新时代”为主题,致敬奋斗者,讴歌工匠心。
自2023年启动“学习工匠精神、争当工匠能手”系列活动以来,友谊路街道已累计培育25名“友谊工匠”、150名“岗位能手”,成功推荐2名“宝山工匠”。来自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城市运行等多个关键领域的获奖者,街道形成“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成为友谊路街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特色品牌。
当天,大会现场设立“工匠说”特别环节,三位先进代表以TED演讲形式,分享了他们在不同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的成长故事。
2025年友谊工匠,来自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经营管理部副经理张力,十年来坚守港口运营一线。他回忆起国产首艘邮轮“爱达·魔都”号首次靠泊的情景——面对作业舱口对接的分米级误差要求,他带领团队自学建模技术,模拟泊位排布,实现“厘米级”精准停靠。他说:“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的锤炼,更是用创新打破边界的勇气。”在他看来,精确与秩序,是对每一位旅客的最好负责。
而在城市建设的另一端,首届友谊工匠获得者杨国梁则将这份对“极致”的追求落实在每一笔投资、每一份图纸上。作为上海宝信建设咨询的总工程师,他主导的老旧厂房改造项目通过“价值工程三阶段法”成功节约6000余万元。他坦言,造价工程不是“冷冰冰的算账”,而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说:“工匠精神不仅是精进技术,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如今他还肩负起企业青年人才“传帮带”的任务,在造价行业续写着工匠精神的传承。
如果说张力和杨国梁分别代表了“硬核技术”与“专业治理”的工匠力量,那么来自街道一线的2025年友谊岗位能手潘秋莉,则以“服务温度”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另一种模样。作为企业服务中心的高级客户经理,她从“送审材料全退”的新手起步,在“一尺花园”项目审批中创下24小时内办结全流程的纪录。她说:“真正的企业服务,不止于办好事,更在于把细节做到极致。”从政策宣讲到暖心服务,从一站式人才支持到企业沙龙搭建,她用专业和用心为辖区企业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当天,作为活动的点睛之笔,大会还穿插了朗诵、合唱、歌舞等,友谊路街道职工自编自演,以一台聚焦现实、情感真挚的视听盛宴,为表彰大会注入温度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