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情绪,孩子不急躁!与青春期孩子“和平”相处有三件法宝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家长学校 发布时间:2023-01-09 14:05

摘要: 情绪平和、默默支持,给孩子持久而稳定的爱,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必修课。提供3个方法,帮助你和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

有人说,孩子一旦进入了青春期,即使小时候再乖再懂事,现在也会像“变了个人”。作为家长,我们也都知道要尽量不带着负面情绪与孩子沟通,但到了具体情境往往还是会“hold不住”。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到底要怎样才能充满“爱与和平”呢?这3招建议家长们速速学习!


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正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情绪波动较大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家长此时也经常用“情绪化”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会在孩子内心留下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在一件小事上突然“情绪大爆发”。因此,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


当你看到孩子做了一些让你生气的事情,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时,这时候记得去留意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试试看能否先“暂停”。可以采用478呼吸法、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孩子去解决问题。


478呼吸法是一种放松方法。它不仅能让你在生气的时候逐渐冷静下来,也可以用于帮助入睡和减少焦虑。具体步骤是: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用嘴把气慢慢吐出来,持续8秒。只要能做到“暂停”的这一步,你就已经养成了关注自己情绪的习惯,那么你与孩子的相处就成功一半了。


家长如果无法控制情绪,往往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避免“心情式教育”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一些家长,当自己的心情好时,对孩子犯的错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就对孩子大喊大叫,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一股脑发泄在孩子身上。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迅速,潜移默化中会学习、模仿父母处理情绪的方法,这种“心情式”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父母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出现压力和情绪很正常,可以寻找合适的方式加以宣泄。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请记得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现在正在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参杂其他的情绪。”


不要把工作情绪和生活情绪,带进家庭教育中。



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可能从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开始变得叛逆、不服管教等。这个时期,不少父母容易对孩子发火的原因也正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希望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孩子。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都这么大了,这点事怎么还做不好;你小时候都是班里前几名,怎么现在成倒数了;你还是小时候比较听话......面对父母的过高期待、过多压制、过严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与家长对着干,从而引发严重的亲子冲突,恶化亲子之间的感情。


因此,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我们作为家长,只需要把控好“底线”,剩下的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展。


总对孩子期待过高反而会降低孩子的成就感。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所有家长,送你四张做好父母的“...

怎样才能让娃成为“自理小能手”?...

@所有家长,孩子视力银行的“存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