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科普】走近“呼吸要道”,认识气管肿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姚烽 发布时间:2023-08-07 11:58

摘要: 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气管疾病症状,如出现长期慢性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气管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脏器,也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门户结构。它是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管道,向上连接喉部,向下连接左右主支气管,内有一层纤毛柱状上皮,会把如灰尘、细菌、病毒等外界物质排出呼吸道。成人的气管平均长度约为10厘米~12厘米,直径2厘米~2.3厘米。在横断面上,气管呈“C”或“U”形。


气管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成人气管肿瘤好发年龄为40岁至69岁,男女发病比约为4∶1,成人气管肿瘤约90%为恶性;儿童气管肿瘤以良性居多,良性率可达90%。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而气管作为“呼吸要道”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患者生命将时刻受到威胁。


气管肿瘤虽发病率不高,大概只占到呼吸系统肿瘤的1%~2%,但人们却往往容易忽视气管疾病症状。当出现反复或难治性咳嗽、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胸闷不适时,需引起警惕。除了可能是肺癌之外,也可能是气管肿瘤。建议有长期慢性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气管隐藏的“炸弹”,第一时间接受专业治疗。


四大检查方法助力诊断


胸部CT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气管管腔阻塞程度等,对鉴别肿瘤良性与恶性具有指导价值。


气管镜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作为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金标准,可以更为准确直接地评估肿瘤长度和未受累的气管,还可以直接进行组织活检,获取病理诊断。支气管镜下恶性肿瘤多表现为管壁结节状、菜花状、桑棋状肿物,突入管腔,管腔阻塞明显,肿物表面多不光滑;良性肿瘤多表现为结节状或息肉状,表面光滑,有时根部有明显的蒂等。


PET-CT检查:确定患有气管肿瘤后,可以进一步鉴别良性和恶性,并排除转移的可能性。术前PET-CT扫描可能有助于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和可切除性。


血液肿瘤指标的检查:该检查在常规体检项目当中都会覆盖,比如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医生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到肿瘤指标上升,比如癌胚抗原升高。


良恶性肿瘤皆需治疗


无论是良性气管肿瘤还是恶性气管肿瘤都需要进行治疗处理。


内镜治疗:主要针对良性肿瘤,尤其是儿童患者群体,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治疗:大部分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最佳效果。


放化疗:针对错失手术机会的患者。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对气管鳞癌患者而言。


解锁气管手术密码


传统气管外科手术都是开胸手术,近年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已经把这些大手术微创化,现在可以用常规的腔镜或者用机器人手术的方式来辅助完成手术,这样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使患者可以更快恢复。


气管肿瘤长在整个气道主气管的不同部位,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比如说长在颈部,这是相对简单的手术,通过一个类似于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就能解决。如果长在胸腔,则取决于长在胸腔的上段、中段,还是下段。如果长在上段,可能要做一个类似于心脏手术的切口。如果位于中段或者下段,要用右侧开胸的手术切口。如果长在两个分叉的地方,就是所谓的隆突部位,医生甚至要用经左开胸的切口来解决。


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奥秘和难点在于气管没有成熟的可替代物。气管只能切掉部分后再把剩下的重新接起来。气管能够做手术是基于它有一定弹性,但它的弹性本身也有极限,一般切除长度不能超过整个气管的一半。如果切掉太多,剩下的气管弹性就不足以完成气管重建,即便勉强接起来以后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这就是气管手术最具挑战的地方。


“我们不但要做别人做不了的,还要做得更好,带给患者最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姚烽主任团队始终秉承气管外科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气管手术微创化治疗,为更多患者排忧解难,持续提升安全性与就医体验。同时,积极推广“上海胸科模式”,提升全国气管疾病治疗的综合水平。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气管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姚烽。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医聊科普】科学控尿,正确认识尿...

【医聊科普】发现肺结节,科学对待...

【医聊科普】肿瘤介入治疗开辟生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