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的增多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发现。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在学科带头人姜格宁教授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在此领域进行了常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支以各种类型的胸外科手术尤其是肺部小结节微创手术位诊疗特色的专业团队。
肺部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中直径≤30m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有肺不张、肺门淋巴结重大和胸腔积液。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普遍应用,肺部结节的检出数量大幅增加,许多检出的患者因此陷入深深的疑虑和不安中,出现了继发于肺部结节的“心结”。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病变,医生也可以通过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等信息综合判断良恶性,并给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肺部结节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结节的密度可分为实质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按直径大小不同可分为微小结节(<5mm)、肺小结节(5-10mm)和肺结节(≤30mm);按照肺部结节的疾病性质则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包括各种非恶性肿瘤引起的肺部结节,包括由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结核球、真菌感染,以及各种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等;而恶性结节则多指肺癌,包括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它们有着许多独特的影像学表现,比如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充气征、厚壁空洞、偏心钙化等。此外,当患者伴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等症状时,也提示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对于发现肺部结节的患者而言,首要任务便是排除肺癌结节的可能。
通过诊断,科室医生就会对肺部结节做出相应处理。对于明确的恶性结节,应当按照肺癌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对于陈旧的肺部病灶表现出的高密度钙化结节,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而对于初次发现的、无明显恶性表现的肺部结节,可考虑先行抗炎治疗,并积极随访。如果肺部结节逐渐消失或保持稳定,继续随访即可;而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结节有增大趋势,特别是像纯磨玻璃结节中出现了实性成分等情况,则应考虑手术治疗。肺部结节的手术治疗一般采取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适时进行手术切除,不仅能达到彻底根治肺部结节的目的,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对明确肺部结节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
肺部结节科普解开了许多患者的“心结”,实际上,只要患者科学预防,和医生共同完成监测、治疗的过程,肺部结节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