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科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远离职业病,跑赢人生马拉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乾魁 发布时间:2023-09-18 12:14

摘要: 职业病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的家庭面临经济损失与心理压力,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2004年的一天,一位年轻小伙来到一家从事耐磨材料相关业务的公司,开启了打工生活。他身处飘满粉尘的车间进行耐磨材料的破碎工作,还会经常加班。三年后,他开始频繁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经过多次检查诊断,他被告知患上了一种职业病——“尘肺病”。随后,他踏上了维权之路,“开胸验肺”以证明自己受到的伤害。写到这里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曾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开胸验肺”事件的主人公——张海超。2013年,张海超病情加重,接受了双肺移植手术。此后踏上了漫长的治疗康复之路。


尘肺,又被称为“不会转移的肺癌”。据202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累积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91.5万人,而尘肺仅仅是众多职业病类型中的一种。职业病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的家庭面临经济损失与心理压力,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


职业病究竟是什么?广义上说,职业病是指所有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指出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另外,相关部门发布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法定职业病划分为10大类132种,使其有明确的管理范围。


职业病有以下特点:病因明确,通常职业病都有明确的致病危害因素;群体性发病,一般共同接触的人都会发病,不接触的人不发病;职业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发现预后良好,发现越早、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如果在疾病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减少治疗支出8.5元,进一步减少抢救费100元。因此不难看出,职业病防治最有效的做法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完善制度保护人民健康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法规规章为主干和400余项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也形成了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控机制。虽然我国职业健康体系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唯有勇毅向前,才能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上述防控法定职业病之外,新的职业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腰背劳损、颈椎痛等工作相关疾病,不良人体工效学工作环境,职业紧张、焦虑、抑郁,长期过劳导致的亚健康甚至猝死,职业暴力、歧视、欺凌等。随着我国职业健康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内涵也必然从单纯的职业病防治发展为全面的职业健康促进和管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大家努力工作之余,更要关心工作环境和自身健康,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加长久的幸福未来。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评估中心副主任医师赵乾魁。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特色医疗】科普助力,破除肺部结...

【医聊科普】机器人加胃镜打出治疗...

上半年的手足口高发季还没结束,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