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患之一,临床工作中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的诊疗体系,以应对这一挑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国人腰椎解剖学,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国人的腰椎手术方式、精确的诊疗流程和安全的手术保障体系,并贯彻微创理念,极大提升了腰椎疾病的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
创新改良国人腰椎手术技术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华山骨科对国人腰椎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的腰椎手术技术。相较于由欧美学者提出的传统腰椎融合术(PLIF和TLIF),华山骨科通过改良TLIF等创新术式,显著减少了国人腰椎手术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而序贯提出的Mast Quadrant辅助下微创改良TLIF、脊柱内镜辅助下微创改良TLIF,进一步实现了临床操作的微创化,显著提升了手术疗效。
基于500多具标本参数和4000余例临床病例影像学数据,团队研发了更契合国人腰椎解剖学参数和终板形态学的新型解剖型椎间融合器,进一步提高了国人腰椎融合手术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更精准的术前诊断模式
华山骨科在腰椎多维度临床诊断模式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与创新。团队将以往腰椎退变性疾病诊断的三大辅助方式,即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的“三维”诊断模式,进一步优化为症状、体征、影像学、肌电图和介入诊断的“五维”诊断模式,精确定位腰椎疾病的责任节段和部位。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团队采用多种影像学技术和电生理检测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新型诊断模式提高手术精准度,缩小手术范围,降低患者创伤,减少费用成本,临床综合疗效得到明显提升。
更安全的围术期保障体系
术中操作安全是腰椎治疗的重中之重。华山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手术安全保障体系。术中借助O形臂导航和CT导航技术,结合肌电监护,大幅度提高了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应用超声骨刀、显微镜、手术机器人等先进设备辅助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和稳定性。围手术期的多模式镇痛大大降低了术后伤口疼痛;术中精细操作、严格止血等措施显著降低术后神经水肿等不良反应;术后规律监测感染指标,早期发现并针对性处理切口潜在感染等问题。同时,通过优化固定节段数量、术中重视肌肉韧带结构的保护、重建矢状位平衡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术后中远期邻椎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了腰椎融合患者的再手术率。
华山团队秉持微创手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和原则。在对神经组织进行安全、有效的减压基础上,尽量减少对骨及韧带结构的破坏,降低对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减小皮肤切口。
团队认为,重要神经结构的安全是手术需要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他们长期坚持在安全、成熟的基础上,优化精进各项腰椎微创术式,并重视每一位患者的术前精准评估、个性化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努力让每一位患者获得最安全、最有效、最微创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