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癌王”发生发展的终极“公式”!瑞金医院沈柏用胰腺癌治疗工匠创新工作室风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25-01-17 09:50

摘要: 沈柏用团队深耕胰腺癌的精准治疗,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从国际平均的3%~5%提升到接近30%。

“我们想找出胰腺癌真正发生、发展的终极规律,彻底改变‘癌王’的治疗结局!”上海的冬天,阴冷湿寒,而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沈柏用,却是一身短袖外科服,看上去温润儒雅,又意气风发,好像随时奔赴手术台的“战士”。


话题从2024年12月刚结束的美国胰腺学会年会说起,沈柏用带领瑞金医院胰腺外科20多人的团队出席,并受邀发表演讲,他关于“人工智能助力多组学胰腺癌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反响热烈。“我们在传统碳基组学(基于DNA、RNA、蛋白质等有机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硅基概念,就是利用AI对组学、代谢的122万个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最终目的是解析出胰腺癌的终极公式,让绝症向死而生。”他兴奋道,未来,生命科学一定会走向计算社会学,团队与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的新课题,就是试图借助AI解开胰腺癌分子学行为的规律。


沈柏用,主任医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其领衔的胰腺癌治疗工匠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2023年度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


作为中国胰腺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领军者,他带领团队深耕胰腺癌的精准治疗,建立综合治疗策略,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胰腺癌1年生存率从10%提升到64.7%,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更是从国际平均的3%~5%提升到接近30%,为世界领先水平。


“外科医生追求手术极致的细致、精准,这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但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还要有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工匠工作室就是为患者需求而生。”沈柏用表示,患者最初可能是冲着他的名气而来,但是在工作室就诊后,他们最终会信任整个团队的能力。他坦言,自己每周只有半天的门诊时间,无法满足大批患者的需求,而工作室集结了团队优秀骨干,门诊覆盖每个工作日,他会对收治入院的病人一起复盘把关,针对疑难病例,则亲自操刀手术,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精准:全周期管理改变治疗结局


“胰腺癌为什么是‘癌王’?因为它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极低,80%发现时已是晚期,往往开完刀后6个月复发,十分凶险。”沈柏用说,要提高治愈率,早期筛查很关键。他们正在组建两个高风险人群早筛模型:一是黄浦区常住人口队列研究,二是通过自创的“胰腺健康”APP,筛出高风险人群。“用户可以通过APP问卷自测风险,目前已有近4万手机用户注册,1000多位高风险用户纳入随访观察。”沈柏用说,为了提高早诊率,瑞金胰腺中心开发出胰腺癌早筛试剂盒,它比传统CA19-9标志物提前3至6个月发现胰腺癌。“我们的目标是将胰腺癌早诊率从20%提高到50%。”


他认为,胰腺癌是系统性疾病,手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瑞金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多学科协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站式关爱服务,正在改变胰腺癌的治疗结局。“从早筛、精准诊断到手术、术后康复,再到长期随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56岁的李女士在体检时发现得了胰腺癌,肿瘤直径5毫米,没有转移,团队评估后,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成功完成胰体尾切除,在大大减少创伤之外,满足了李女士对美观的需求。之后她依旧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下接受辅助化疗和随访,术后半年,没有复发和转移。


“我们要以最低的创伤达到最佳的疗效,让患者术后能快速恢复。”在沈柏用看来,提高胰腺癌治疗效率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首先找到最优治疗路径,先化疗还是先开刀?用什么化疗药?我们有一套瑞金标准”。团队在全球首创胰腺癌多组学分子分型,能有效区分化疗敏感与否,并预测辅助治疗效果,让个性化治疗更精准更有效。


第二是微创手术,这也是沈柏用团队的王牌和特色。“手术创伤越小,病人免疫力更强了,才恢复得更快。”沈柏用带领团队完成了超过3000例机器人胰腺微创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000余例,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并首创两种机器人术式,至今保持最大样本量。“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机器人胰腺手术学习曲线,为规范和推广机器人手术提供了借鉴。”


第三,也是团队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他们对抗癌王的工具箱里还有四件武器——靶向药物、mRNA肿瘤疫苗、TCR-T治疗和TIL治疗。“我们不断寻找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极大改善了胰腺癌治疗路径。即便是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依然会被纳入全周期管理,实现生命的全程呵护。”


“胰腺癌的治疗过程很痛苦,30%的患者会陷入抑郁,我们建立心理室,为病人疏导情绪,重塑信心。”沈柏用说,科学和人文是医学的两翼,医生要有科学脑,更要有一颗慈悲心。


创新:新技术拓展治疗边界


49岁的陈先生被确诊胰尾部癌时,已有淋巴结和肝脏转移。团队评估后发现,他的病情复杂,不能手术,但基因检测提示BRCA胚系突变,对铂类化疗效果较好。病人经过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缩小,肝转移几乎消失,之后,沈柏用再为其实施胰体尾癌根治术和肝脏局部病灶消融术……陈先生逐渐康复。


“通过基因检测驱动的精准医疗方案正在推广,在新辅助治疗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手术的最佳时机,将为患者带来生机。”沈柏用说,医学有它的局限性,作为外科医生,不能只甘心做开刀匠,而要当一名临床科学家,努力拓展胰腺癌治疗的边界。


他带领团队勇闯生命禁区,不断探索新技术取得新突破:针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尝试免疫细胞TCR-T疗法和mRNA肿瘤疫苗,目前它们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疫苗更是获得2024年上海市医院临床创新奖;在国内首次建成胰腺导管腺癌PDX模型库,并利用基因测序对先导靶向药物进行筛选,发现5种胰腺癌治疗新药。


“我们正在做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硅基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提取4300多个肿瘤特征,包括肿瘤颗粒大小、灰度、粗细等,让AI学习、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找到基因突变的证据和癌症发生的逻辑关系,目前有200多位病人入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沈柏用天马行空的“大科学家”思维里,人工智能的医学前景无比灿烂。“你能想象吗?一个半年前CT片子看上去正常的人,AI可以预判他半年后肿瘤的位置,这将彻底改变胰腺癌患者的命运。”


此外,团队正在建设胰腺癌治疗智能体,它基于组学、生理、病理、影像、心理等5大维度的数据分析,用类似电脑编程的“if”“then”“else”的逻辑,来规范诊疗流程,未来将向全国推广,有望提升全国胰腺癌医生的诊疗水平。


传承:建立“大科学家”思维


“医学研究离不开患者和研究平台,面对最大规模的病人、最好的平台,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看几个病人、开几台刀,每个人都要有‘大科学家’思维,探索疾病发生的机制,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哪怕好好研究一根引流管,也是你对疾病的贡献。”沈柏用常对工作室成员这样说。


沈柏用算了笔账:2023年他做了250台手术,哪怕再干10年,也就两三千台手术的量,但是如果创造出新的治疗理念和研究范式,就能挽救千千万万的人。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推着他和团队勇往直前。


沈柏用的老师是瑞金医院前院长李宏为,“老师爱才惜才,培养了我,我再教给学生,做好传承。”对于年轻后辈,沈柏用愿意献上自己的肩膀,让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他锻炼学生的跨学科合作能力、临床科研思维洞察力,引导他们开展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研究。


“沈老师要我们关注患者的需求,将临床痛点和科研思路相结合,寻找突破问题的爆点。”李凡露医生说。“对临床科研的钻研、执着,对医学的真诚、热爱、乐观,对病人的尊重、耐心、关爱,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了我们。”吴志翀医生说,在耳濡目染之下,团队的每个人都有擅长的研究方向,彼此激发,碰撞出更多创新想法。


沈柏用反对单打独斗,提倡多学科协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还鼓励学生走出去、多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视野。“我们正在建设‘三一’中心——一流规模、一流治疗、一流效果,加速走向国际化,团队里不乏国外留学回来的精英,他们带来了更多国际化视角和科研资源。”


窗外,寒风凛冽、万物萧瑟,全新的消化肿瘤大楼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大家正紧锣密鼓地忙着搬迁……沈柏用踌躇满志道,胰腺疾病诊疗中心搬入新楼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胰腺疾病中心,届时,优质医疗资源将让更多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3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瑞...

【特色医疗】强强联手,让乳房完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瑞金医院...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