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这个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面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力,以其25年的深耕与卓越贡献,成为守护生命之河的先锋力量。
他不仅是手术台上争分夺秒的“救心”专家,更是锐意革新、推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致力于构建覆盖“0-100+岁”的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守护体系。
毫米之间见真章
引领精准冠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突发且凶险,迅速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挽救急性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作为长期扎根心血管疾病诊疗最前沿的医者,张力深谙此道。多年来,他专注于高难度的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以精湛的技艺在直径仅数毫米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实施“精准穿引”,年均手术量超千台,累计手术量逾2万台。
作为新华医院急性心梗抢救“绿色通道”的负责人,张力带领团队全时段参与、全身心投入,年均成功抢救急性心梗患者600余人次。与此同时,他升级拓展新华的急救网络,构建并完善了覆盖新华-杨浦-崇明区域医联体的高效胸痛救治体系,将高水平的心血管急救能力延伸至基层,切实守护着区域内每一颗跳动的心脏。通过推动精准冠状动脉诊疗技术发展,显著提升了手术成功率与患者预后,为无数冠心病患者搭建起坚实的“生命线”。
打造“新华模式”
构建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防线
张力深刻认识到,心血管健康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不良生活方式,从生命早期便开始累积,会导致血管损伤的渐进性发生与发展,最终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心血管健康的维护必须转向覆盖儿童期、成年期直至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化管理。
依托新华医院独有的“儿科-成人一体化平台”,张力带领团队建设“血管性疾病整合式管理体系和一体化诊疗中心”,聚焦“早筛-预警-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倾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深度整合、先进技术驱动的“新华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患者年龄的壁垒,将心血管健康管理贯穿生命始终。
在临床实践中,张力勇闯“介入手术禁区”。针对“儿童-成人过渡期”复杂冠脉病变,如川崎病后严重冠脉狭窄或闭塞这一国际难题,张力带领团队创新性地自制特型导管,成功实施高难度儿童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微创开通术近100例,最小患儿仅5岁,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极大改善了患儿的长期预后。
面对超高龄(最高年龄达105岁)、极危重复杂的冠脉疾病患者,他创新性地整合应用ECMO构建“生命第二循环”、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等多种尖端生命支持技术,为脆弱心脏赢得救治时间窗,在强力保障下完成关键治疗,显著提升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深刻践行“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
为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张力带领团队前移防控关口,构建了AI赋能的全生命周期心血管慢病防治体系,尤其聚焦0岁至40岁人群。依托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与创新中心以及教育部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模态健康数据,打造智能化早期风险评估、预警及分层管理模型,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适合我国人群的血管系统评估体系,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发生率。
创新驱动未来
贯通血管修复再生的转化之路
维护心血管健康,需要贯穿生命始终的全周期管理。在这一宏大目标中,血管损伤的有效修复与再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核心角色。张力团队深刻洞察这一关键点,将科研创新精准聚焦于此,开辟了一条从基础科学发现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创新之路,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注入新活力。
团队取得源头性突破,揭示了血管壁原位干细胞作为关键“种子细胞”在血管损伤修复中的核心作用——可分化为有益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血管内皮修复和结构重建,为理解血管稳态维持与疾病逆转提供了新视角。上述以吸引自体干细胞修复血管为特征的理论,促使科研人员开发出新一代血管支架、趋化因子型人工血管,临床获益显著高于传统的细胞混合物型移植血管。这一研究进程目前已经推进至了临床Ⅰ期。
而聚焦血管平滑肌细胞这一枢纽,张力团队创新性提出“双管齐下”策略:促进干细胞向健康状态平滑肌分化与抑制其病理性转化并行。循此路径,成功筛选并率先在国际上报道了包括miR-22/EVI-1轴、Nrf3、MMP8、YAP通路、糖代谢修饰等在内的核心干预靶点群。其中靶向miR-22/EVI-1轴、Nrf3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并获国家发明专利。这一创新理论为国产三氧化二砷药物涂层支架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支撑,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推广应用,也为改善血管病变的创新药物研发铺平道路。
科研的终极价值在于造福患者。张力团队的研究,构建了一条清晰的血管修复再生转化链:从揭示血管原位干细胞的修复本源,到解析平滑肌细胞的病理机制,再到发现关键的调控分子靶点库,最终催生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新型治疗产品,不仅深化了对心血管健康本质的认识,更持续产出蕴含巨大应用前景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方案,为守护国民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减轻社会疾病负担,贡献着核心科技力量。
在《Circulation》《Cell Stem Cell》等发表的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见证了张力在科研道路上的勤奋与卓越;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点国合项目等课题近2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获得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工匠等荣誉,则是对他无悔坚持的最好回馈。
“当一名心内科医生,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而克服这些挑战后随之而来的那份救人的成就感,让我真正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张力说,自己只不过是站在新华医院心内科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了一步。未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他会将自己的匠心融入每一台手术,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