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创建于2010年,团队以“三个并举”(“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放微创并举”)为宗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肿瘤专科之一。
作为全国胰腺肿瘤领域的领跑者,团队直面“癌王”,以研破局,聚焦胰腺、十二指肠、胆道、脾脏等各种良恶性肿瘤及相关疑难杂症,将最新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直接应用于临床,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新希望,更为战胜胰腺癌开辟新的生命航道。
以研究型病房为平台,推动临床研究系统化突破
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团队打破了既往以单科“辖区式”病房管理的模式,创建胰腺癌单病种多学科的研究型病房——胰腺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这一创新平台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基础转化与临床研究联动”的学科特色,将前沿探索深度融入日常诊疗,成为集顶尖诊疗与前沿探索于一体的临床研究实战基地。
这里创建的研究型病房,正牵头开展数十项临床研究,孕育了多项从首次人体试验(I期)直至确证性(III期)的全周期、关键性临床研究,将国际最新的科研探索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彰显了科室引领新药研发和制定国际诊疗标准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创新模式使患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前沿治疗方案,真正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此外,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临床转化研究,大幅提高了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手术创新到体系创新,临床转化成果丰硕
在学科带头人虞先濬院长的带领下,团队勇于自我革新,探索建设胰腺癌诊疗的创新体系,在“三个并举”的基础上,提出“外科手术微创化、肿瘤治疗精准化、临床研究常态化、患者管理全程化”的新十年发展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临床转化研究。
团队不仅发明了“乳头状胰肠吻合”等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更通过标志物筛选与分期体系创新,提出“复旦分期”方案,显著提升手术根治性与患者生存率。目前,科室每年完成门诊5万人次,住院治疗2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胰腺肿瘤综合治疗4.5万人次,展现出强大的临床服务能力与规模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联动的胰腺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学科特色。目前科室术后3年生存率达56%,位居国内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体系
科室依托上海市胰腺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课题58项,在JCO、Gu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20余篇,多项成果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等荣誉。
虞先濬院长带领团队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青年科研人才。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室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梯队。
面向未来,科室将持续深化与国际顶尖中心合作,以“全链条、一体化诊疗中心”为目标,打造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胰腺肿瘤诊疗高地。通过临床研究的系统化推进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室正朝着国际领先的胰腺肿瘤诊疗科教研中心稳步迈进,为全球胰腺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