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打造仁济方案,构建系统诊疗体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连敏 发布时间:2025-10-17 16:33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长期致力于疑难肝病的诊治与研究,构建了多学科整合、分层精准的系统诊疗体系。

在肝病诊疗领域,有一类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治疗反应不佳的“疑难肝病”,常常成为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感染、自身免疫、肿瘤、遗传代谢、血管异常等多重机制,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往往缺乏特异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长期致力于疑难肝病的诊治与研究,在马雄教授的带领下,构建了多学科整合、分层精准的系统诊疗体系,让“疑难病”逐步走向“有解之病”。


系统化诊断:让病因“无处遁形”


仁济医院消化科马雄教授团队建立了系统化疑难肝病诊断流程,通过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等多维手段,实现从分子到组织层面的精准溯源。


诊断体系始于血液学检测,除常规肝功能、病毒学检查外,还覆盖全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免疫球蛋白分型及代谢指标筛查,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提供关键线索。在此基础上,团队深度融合多模态影像学与病理学评估。B超、CT、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大片”影像用于评估肝脏结构、胆管病变及血管异常;依托全国领先的肝病理平台,对“小片”切片进行精细分析,明确炎症活动度、损伤类型及纤维化程度。对于临床表型不典型或疑似遗传代谢性疾病者,团队还开展基因与分子检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溯源”。许多复杂病例,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淀粉样变、POEMS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多种酰基辅酶A脱氨酶缺乏症及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病,均在联合诊断中获得突破。


MDT协作:发挥团队智慧


疑难肝病往往牵涉多系统机制,仅凭单一专科难以覆盖。仁济医院率先建立疑难肝病多学科协作(MDT)体系,由消化、病理、影像、风湿免疫、感染及肝移植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针对复杂病例开展联合会诊。


每一次MDT讨论,都是一次“临床诊断的再思考”。专家团队综合分析检验、影像与病理资料,辨析病因机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免疫抑制剂的精准调控,到新型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应用,再到外科干预或肝移植时机的确定,均在多学科的共识下实现最优决策。


精准治疗:让“难治病”可控


在治疗环节,仁济医院秉持“精准分型、动态干预”的理念,根据病理类型、免疫特征及疾病阶段实施分层管理。


对免疫介导性疾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方案;对胆汁淤积型疾病,联合熊去氧胆酸与贝特类药物改善胆汁代谢;对遗传代谢及难治性病例,探索免疫调节、基因修复及细胞治疗等前沿策略。同时,团队建立了长期随访与疗效监测体系,动态追踪患者抗体水平、肝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实现从诊断到干预的全周期管理。


联盟共建:推广“仁济经验”


2019年,在马雄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共同推动下,“上海疑难肝病俱乐部(CCLD)”正式成立。专家委员会汇聚感染病学、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中医中药、肝脏病理、肝脏影像等多领域专家。俱乐部坚持“每月一例”病例分享与多学科讨论,已连续运行八年,展示全国罕见疑难病例,推广整合式诊疗理念,显著提升了我国疑难肝病诊治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水平。


从“找不到病因”到“精准锁定病灶”,从“单科诊疗”到“整合决策”,仁济医院通过科学体系、团队智慧与持续创新,让疑难肝病诊治进入了一个可识别、可控制、可治愈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交通大学医...

【特色医疗】中医药特色疗法为慢性...

【医学前沿】解决“生不了”难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