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上的“脑防卫战”:职业驾驶员防卒中全攻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四一一医院张琪、周林华、赵家义 发布时间:2025-07-10 14:56

摘要: 这份攻略,就是为了帮方向盘后的你,筑起脑血管的坚固防线。

清晨六点多,公交车司机王师傅堵在路上。突然,挡风玻璃上的阳光变成了重影,右手像没了骨头一样软下去……仅仅3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医生看着CT片说:“再晚半小时,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这并非个例,中国驾驶员脑中风的危险比欧美同行高出约六成,尤其是早高峰时段,风险更是显著增加。这份攻略,就是为了帮方向盘后的你,筑起脑血管的坚固防线。


开车时中风风险为什么特别高?主要得警惕这三件事:


首先,久坐不动是“血栓工厂”。连续开车超过4小时,身体里的血糖像坐过山车,血液也变得像糖浆一样黏稠,腿脚部位特别容易形成血块(血栓)。这种血栓一旦脱落,顺着血流冲到脑部,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堵塞。研究清楚表明,司机们腿脚血管长血栓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得多。


其次,巨大的压力像“血管杀手”。紧急刹车、遇到堵心路况时的怒火,都会让血压像踩了油门一样瞬间飙升,这股巨大的力量猛烈撞击血管内壁。日积月累,血管壁伤痕累累,变得又硬又窄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三,“快餐”饮食悄悄腐蚀血管。那些高盐的盒饭(一顿饭的盐常常超过8克)、油炸食品,不仅让血压坐火箭,还会让血管壁发炎红肿,这种“炎症”状态能持续好几个小时。检查结果明明白白:司机们脖子上的大血管长“斑块”(就是血管里堆积的垃圾)的几率,比坐办公室的人高出好几倍!还要特别注意时间点:早上的六点到九点,是全天中风发生最集中的时段;熬完一个夜班后的24小时内,血压突然蹿高的危险也成倍增加。


更要命的是,当脑血管出事——无论是像巷子被堵死(缺血性中风)还是像水管爆裂(出血性中风)——每分钟就有近200万个脑细胞在死亡!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所以,学会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至关重要!请牢牢记住这个救命口诀:“中风120”:


一看脸:让感觉不对劲的人笑一笑,看看脸歪不歪?(这是面瘫的信号)二查胳膊:让他(她)把双手平举起来,看看是不是一边胳膊没力气抬不住往下掉?(这是肢体无力的表现)零(聆)听说话:听听他(她)说话,是不是含糊不清,像嘴里含着个核桃?(这是言语不清的征兆)


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信号,别犹豫,立刻打120!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短短3小时!除了这三个核心信号,突然头晕走路不稳像喝醉酒、看东西重影或者视野缺了一块,也都是危险警报,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守护大脑健康,需要融入每一天的驾驶生活:


出发前,花五分钟做好护脑准备:第一件事,量血压。坐稳安静三分钟后再测,如果超过140/90,一定要提高警惕,告诉车队或咨询医生。第二,备好急救小包。里面放上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能救命,注意避光保存)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个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救命,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备用)。第三,早餐要吃对。一个水煮蛋、半根黄瓜、一片全麦面包,简单又健康,千万要拒绝咸菜! 清淡的早餐有助于抵抗血管炎症。


开车途中,每小时别忘了做几个小动作:堵车或者等红灯时,是活动脚踝防血栓的好时机。用力把脚尖向上勾,再绷直向下压,或者画圈也行,做上30次。这个小动作能激活“小腿泵”,把腿部的血液泵回心脏,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如果红灯时间超过60秒,就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和肩膀:缓慢地向左看、向右看,各10次,然后耸耸肩5次。每次到站休息,记得小口喝点水,大约100毫升含钾的电解质水或者淡盐水就行。坚持这些习惯,能让你的血管保持更干净的状态!


午餐是给身体加油的关键一餐:你的饭盒里应该有三样东西:一是优质蛋白,像150克清蒸鱼或者鸡胸肉,它们富含保护血管的Omega-3好脂肪;二是血管清道夫,200克深绿色的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它们含有能清理血管的同型半胱氨酸;三是稳定血糖的主食,杂粮饭比白米饭更能让血糖平缓上升,避免大起大落。有两样东西要坚决远离:各种高盐的酱料包(小小一包盐量就可能超标!)和甜腻的饮料。


下班后的时间,是修复血管的黄金期: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让心跳稍微快起来(比如达到每分钟110次左右),就能让中风的风险降低四分之一!压力大的时候,试试“4-7-8呼吸法”:用4秒钟深深吸气,屏住呼吸7秒钟,然后用8秒钟缓缓地、彻底地呼出来。重复做几次,能有效降低那些伤血管的压力激素。睡一个好觉至关重要!创造条件(比如用上眼罩、耳塞)保证睡足7小时高质量睡眠。记住,缺一夜好觉,你的血管可能就老了两岁!


定期的血管“年检”绝对不能省,特别是40岁以上的司机,每半年查一次!花几百块钱做这几项关键检查,绝对比将来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做支架手术划算得多!重点查这三项: 颈动脉超声,看看脖子上的大血管有没有变厚、堵塞(血管壁厚度超过1.0毫米就是个警报);查低密度脂蛋白,结果大于1.8mmol/L说明胆固醇正在侵蚀血管;查同型半胱氨酸,这是一种“血管毒素”,水平超过15μmol/L是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司机朋友需要脑血管的检查,头颅MRA和头颅CTA都是相对无创的脑血管检查,可以清楚的明确有没有脑血管的病变,尽早的进行干预。


在本次上海市总工会发起的“紫藤守护”驾驶员心脑血管关爱活动中,对499名55岁以上的驾驶员进行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其中103名驾驶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心脑血管问题,占比20.6%,这些人群都进行了药物干预,一部分进行了手术治疗,避免了后期发生心梗、脑出血这类重大的心脑血管重症。


如果你是高风险司机,更要重点防护(怎么做一定要听医生的!):有高血压的司机,早上务必按时吃长效降压药(比如氨氯地平)。有糖尿病的司机,随身带几颗糖果,低血糖发作也可能诱发中风,糖果能快速救命。如果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超过50%,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100毫克肠溶片)。


科技工具也能成为守护你的帮手:智能驾驶舱是未来的趋势:方向盘能感知你握力突然不均衡(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系统会自动减速保障安全;车上配备急救设备(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导航,能瞬间规划出最快到达医院的路线;车载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减少车内的PM2.5污染颗粒,保护娇嫩的血管内皮。公司的健康管理也很有效:连续驾驶超过3.5小时?系统会强制锁车,让你必须休息。监测到血压异常波动?系统会强制你休息并立刻提醒你就医。上海公交系统推行了类似的综合措施,效果显著:短短两年内,司机中风的发生率就下降了41%!


如果不幸在驾驶时出现中风信号,接下来的每一秒都是黄金抢救时间!请立刻行动:


第一步,确保安全,平稳停车。立刻开启双闪灯警告后车,刹车一定要稳、要缓,急刹车产生的冲击可能加重脑出血。第二步,紧急求救!立刻拨打120! 清晰、快速地说清楚你所在的位置和患者出现的症状(比如“脸歪了”、“手没力”、“说话不清”)。如果车上有紧急呼叫按钮,立刻按下!第三步,安置患者姿势正确。让患者平躺下来,头轻轻偏向一侧(这样能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在医生到来前,绝对不能给他(她)喂任何吃的或喝的! 第四步,用药要极其谨慎! 没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在场,绝对不要自己给患者吃任何药!第五步,做好醒目标记。提前准备一张红色的“中风”警示卡,遇到紧急情况立刻贴在挡风玻璃内侧显眼位置,方便救援人员快速识别。


最后,送给所有手握方向盘的师傅们三句话,这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保命真言”:

宁可少跑一趟车,不少测一次血压。
宁可盒饭少点味,不多加那一勺盐。
宁可被投诉迟到,不延误一秒救治。


开了三十年车的张师傅,体检发现颈动脉里的斑块造成了70%左右的狭窄。他没有大意,严格照着科学的预防方案去做,仅仅三个月后,复查发现那些“堵点”竟然缩小了40%!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对家人最实在的守护。


请记住,您方向盘上的每一次健康选择,牵动的是整个家庭的幸福安稳。一个健康的驾驶员,是父母晚年的依靠,是伴侣风雨同舟的支撑,是孩子眼中顶天立地的榜样。您避免了卒中风险,就是为家庭守住了顶梁柱,省下了可能压垮一个家庭的巨额医药费和漫长的照护艰辛。


对企业而言,健康的司机团队是最宝贵的财富。减少了意外减员和因病缺勤,保障了公共交通的稳定运行;降低了医保支出和事故风险,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安全口碑。上海公交的成功实践证明,投入健康管理,换来的是司机安心、企业省心、乘客放心。


对社会来说,每一位安全、健康的职业驾驶员,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安全阀”。你们保障了千万人的通勤之路,维系着物流的畅通。守护好方向盘后的大脑健康,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负责,更是对车上乘客的安全负责,对整个社会交通大动脉顺畅运行的负责。


车轮滚滚向前,承载的不仅是乘客与货物,更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期盼和社会稳健运行的基石。守护好您自己的大脑健康,就是守护着方向盘后那个温暖的家,守护着企业稳健发展的根基,守护着城市跳动的脉搏。安全驾驶,从守护大脑开始,让每一次平安抵达,都成为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最坚实的承诺。


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张琪副主任医师、周林华主治医师,全科医学科赵家义副主任医师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健康关注】药于便秘,既“可致”...

【医聊科普】中暑:不可忽视的夏日...

【特色医疗】上海市肺科医院胸部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