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关乎家庭和谐幸福。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黄红书记、吴乾渝巡视员实地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托养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片区内的长者照护之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聆听一线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心声。老年居民与青少年儿童,如何让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满足?
健康体检不出社区
带上身份证、医保卡,不出社区就能测血压、血糖、心电。在杨浦区殷行社区市民健康健身中心内,朱老伯在家庭医生林玲的指导下,率先体验智慧健康小屋的智能健康服务。
依照语音指导,朱老伯自测了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身体指标,不一会儿,机器还自动生成了7页纸的检查报告。根据报告,朱老伯的血压有点高,检测报告建议老人前往医院明确诊断,针对每项检测,还给出了详细的健康建议。
图说:朱老伯在家庭医生指导下,“尝鲜”智慧健康小屋
除了老年人可以在健康小屋内测量健康数值,年轻人也能来这里查查自己近期体质状况。肺活量、台阶测试、纵跳、俯卧撑,一台测试机便可以完成13项体质检测。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测试项目也有一定调整。测试结束后,同样生成一份“人体体质与健康评估报告”,供测试者参考。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市80家首批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已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7月起,各智慧健康小屋将陆续建成面向市民开放,年底前全面建成。到2021年基本实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逐步从居住社区延伸至学校、企事业单位、楼宇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至居民家中。
老人可享居家医疗服务
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2%。
如何满足老年人从生活到健康的多层次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上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类健康服务资源,实现了“服务体系更健全,服务网络更延伸,服务内容更充实,保障水平更有力”,重点加强医养结合。
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将医养结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五大平台之一,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家分中心、7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62个村卫生室形成服务网络,全方位为老年居民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六大类141项基本服务项目中,69项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工作量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工作量的比重达到57%。
依托家庭医生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签约需求。全市现有全科医生8700名(达到每万人口3.59人),建立5956个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先预约转诊、家庭病床等健康服务。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1+1+1”签约居民达到7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76万人。
去年新建床位数5.4万张,全市共开展家庭服务70万人次,主要服务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服务总数的95.34%;主要建床病种为心血管疾病、中风、老慢支。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居家医疗服务。
儿童可获全程健康管理
排队40分钟,看病3分钟。如何破解大医院儿科看病难、排队难的问题?今年,市卫健委持续发力,提升基层儿科诊疗服务能力。数据显示,本市提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84家增加到111家(从34%增至45%)。首批28家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图说:7月以来,医院儿科门诊迎来大人流
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医联体有效运行,医联体牵头医院签约医疗机构284家,通过派驻专业管理人员、临床带教、适宜技术推广、质量控制、进修培训、人才柔性流动、增加专家号源等多种方式,促进儿科优质资源纵向延伸。深化全科医生儿科能力专项培训项目,培训人数由1459人增至1820人;推动医联体牵头医院编制社区儿童常见疾病诊治指南,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培训社区医务人员1123人。
目前,全市与家庭医生签约的0-6岁儿童从18.4万名增至32.1万名(增加13.7万名),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健康管理、预约转诊、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运绿色通道等工作,为儿童提供连续、全面、针对性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