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上海,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空余的时间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作为对这些爱心的奖励,上海推出了一项名为“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的激励机制。
用爱心换大米、换电影票……“爱心兑换”在上海真的能实现吗?现实中有多少人收到过这样的“爱心反哺”?来看劳动报记者的调查。
注册志愿者,积分真能换东西
记者从上海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获悉,目前,上海所有的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在后台都有记录,并且会换算为积分。志愿者可在“志愿者激励平台”上,用积分兑换获得想要的商品或服务。
“志愿者激励平台”有两种,一种是线下的“志愿者时间兑换机”,另一种是线上的“志愿者激励商城”。
上海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韩伟告诉记者,这是上海首个政府投入建设并形成完整闭环的专属志愿服务激励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领先。
“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机”于2016年下旬启用,近四年来试点放置到全市15个区34个街镇、37个三甲医院,已放置有200多台。
有多少人收到过“爱心兑换”?目前,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478万。平台数据显示,线下的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机已有十万多人次使用,线上已累计兑换积分354519分。
3.2积分换瓶水,走路就能找到兑换点
在浦兴路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志愿者陈毓敏阿婆来到一台机器前,透明玻璃柜中摆放着饮料、饼干等零食,右侧是一块液晶显示屏,与自动贩卖机相似,在选中一瓶绿茶饮料后,陈阿婆打开手机,给机器扫描付款码后,绿茶应声落下,此次交易完成。
这乍一看可能就是陈阿婆在使用一台普通的自动贩卖机,然而她支付的并不是人民币,而是志愿服务换来的积分。
和普通自动贩卖机相比,“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机”有一点不同,就是右侧的液晶显示屏上,除了列有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付款方式,还有志愿者兑换等触摸按钮。志愿者只需选中商品后,在手机上生成一个“兑换码”,将其放入机器扫描区“扫一扫”,即可取出相应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积分兑换还能额外获得八折优惠。例如陈阿婆买的这瓶饮料,标价4元,实际消耗3.2个积分。
陈阿婆告诉记者,这样的志愿者时间兑换机在浦兴路街道就有15台,平均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台。“像我平时的志愿工作是在负责区域巡逻检查,如果嘴巴干了、肚子饿了,我就会在附近的机器上用积分换水或零食,非常方便。”
韩伟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加大铺设速度,配合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再落实增加300台兑换机。
线上兑换,能免费送货上门
打开微信,进入“激励平台界面”,选中想要的物品或服务,轻点兑换,就可以免费快递到家。这不是网上商城,而是“志愿服务激励平台”。
除了线下的时间兑换机,“线上志愿者激励平台”公众号于2019年10月上线,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台已有3.9万多人关注,有1800多人次线上使用兑换服务,累计兑换积分354519分。预计今年加入平台人数将会突破10万。
“你看,崇明米20斤80积分,食用油5L要124积分,这些都是我之前兑换的记录,已经用过十几次了,超过50积分都能免费送上门。”志愿者沈德月阿婆拿出手机登录自己的账户,展示给记者看她的兑换记录。
“我们家一般都是兑换大米和粮油,这种日用消耗品最受欢迎,商城里还有好多其他商品。”根据沈阿婆的指点,记者点击进入商城,看到激励平台不仅有老干妈、牛奶等日用实物能兑换,还有电影券、家政服务等都能用积分兑换,品种很丰富。
“目前公众号内可享受全积分兑换的只有浦兴路街道,在专享商城板块。”韩伟告诉记者,志愿服务激励平台还在不断升级中,面向全市志愿者的激励商城板块采取的是积分抵扣部分价格。“我们的目标是让志愿者握在手里的积分找到了它真正的去处,让积分成为爱心循环。”
爱心兑换,不是购买服务是激励
把爱心兑换成实物,这样的举措是不是会把志愿服务有偿化?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浦兴路街道工作人员郭家炳说,“这完全不是购买志愿服务的概念,更多的就是激励加上一点小福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志愿者来充实志愿服务的力量。”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虽然兑换的物品是有价值的,但与志愿者的实际付出并不对等。比如,很多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守在垃圾桶旁几个小时,做了好几个月才累积到七八十个积分。
“我们这些人做志愿者都做了十多年了,现在有这样的政策,我们真的很开心,我们不在乎能换多少东西,我们在乎的是,做志愿者的价值被社会认同了!”两位兑换现场的志愿者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