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AI医生”在沪亮相,将进入多中心临床应用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10 19:45

摘要: 这款产品将儿科医院临床专家长年累积的诊断经验与诊断路径从海量的病历中提取出来,形成诊断模型。

思路敏捷、永不疲劳,诊断水平稳定而规范,TA的名字叫“小布AI医生”。11月10日,“小布AI医生”正式在上海亮相,并签约在多中心开展临床应用。


模拟人脑为医生提供辅助


“小布AI医生”,“学名”叫儿科门诊临床诊断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共同开发,基于先进的自然语言与深度学习融合技术,将儿科医院临床专家长年累积的诊断经验与诊断路径从海量的病历中提取出来,形成临床诊断模型,它代表着中国儿科医学顶尖水平机构的集体医疗智慧。


“小布AI医生”在初诊没有检验检查时便可辅助医生诊疗,在出现某些特殊症状体征时能提醒医生,从而帮助医生提高诊断质量。当使用该系统的医生在为患儿问诊时,“小布AI医生”会按概率高低排序,推荐出5个可能的诊断选项,随着问诊信息的逐步详细也会出现调整更新,帮助医生在多个可能性中提高概率(减少错诊)、减少盲区(减少漏诊),提出更精准的检查要求,减少病情延误。


据了解,区别于传统的人工诊疗规则,“小布AI医生”模仿人类大脑形成复杂的直觉式软规则,把多种临床特征融合生成柔性诊断建议,在门诊辅助决策应用的同时可快速实时迭代,由于内在知识体系是从已有的电子病历中学习的,因此开发、部署、适应、维护成本小,未来可在基层医院实现广泛推广。


“小布AI医生”将率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海南分院(海南省儿童医院)应用,并推广到儿科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和帮扶单位。


部分“小布”水平高于普通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教授介绍,“小布AI医生”收纳了该院近三年多来的700余万条门诊电子病历数据,总结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宝贵的临床诊疗经验,作为一种面向临床应用的辅助诊断工具,“小布AI医生”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及边远地区儿科诊疗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的应用与推广,将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向着优质、便捷、普惠的方向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开发,此次发布的“小布AI医生”更臻完善,已占复旦儿科医院总门诊量的75.59%,覆盖了呼吸、消化、皮肤、内分泌、发育行为等八个儿科专科主题、13个科室,相对儿科医院医生的TOP5诊断意见一致率均>90%。其中12个科室“小布AI医生”的第一诊断意见与医生水平相当或高于医生平均水平。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张晓波教授介绍,近年来,儿科医院AI应用推进迅速,除“小布AI医生”外,“小布护士”、“小布技师”等系列产品将很快问世。


助立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难题


目前,儿科医生紧缺,各地儿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儿科医生接触病种、病例较少,临床经验不够丰富,检验检查设备相对不完善,容易发生误诊、漏诊。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认为,“小布AI医生”的核心功能是在初诊过程中提供辅助诊断意见,这对基层儿科提升诊疗质量十分有利。即使是在专业细分很强的儿童专科医院,它也能提供跨学科方面的辅助诊断意见,甚至能帮助医生诊断疑难病罕见病。未来,它还可衍生病历的内涵质控、医生诊断质量的定量分析等。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丹丹认为,近几年,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智慧医疗飞速发展。儿科医院综合布局,调动各方资源,广泛开展医疗人工智能产学研应用研,落地了一批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疗方面的场景应用。依托高质量的医疗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临床问题,“小布AI医生”是儿科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又一成果。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院士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医疗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替代医护人员。人类对医学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认为,“小布AI医生”,将儿科医院宝贵的诊断经验带到医联体单位和城乡基层医院,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当地儿科诊疗水平,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通讯员:王炬亮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线上梦想医学院”开学啦!住院的...

“小布AI医生”在沪亮相,将进入...

AI辅助!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