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是新城建设的关键窗口期,关于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的两个文件都提出,要围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以及以“绿心”公园引领新城环境品质提升的举措。未来,五个新城在生活品质上将有哪些变化?
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在发布会上表示,多样的生态空间是新城区别于中心城的重要特质,也是新城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优势。五个新城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构筑优于中心城的高品质生态网络空间。坚持蓝绿为底,实现生态惠民,既要凸显生态优势,形成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大生态格局;也要保障民生需求,促进公园绿地服务均等化。
一是通过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构建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通过建设新城周边的生态廊道,构筑五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加强新城内部蓝绿骨干网络与周边山水、河湖、林地、耕地等融合渗透,实现骨干河道两侧和主要湖泊周边公共空间100%贯通,打造“看得见、进得去”的高品质蓝绿走廊。
二是保障新城内的绿地空间,构建均衡服务的便民公园绿地系统。五个新城要率先建成公园城市,按照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左右的标准,构建“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四级便民公园绿地系统。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区域公园;各新城内部至少拥有一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并突显“一城一园一湖”“城水相依”等生态特色,聚焦嘉定远香湖、奉贤金海湖等大型湖泊,打造以湖泊为核心的特色绿化景观空间。同时,完善地区公园、社区公园等各层次绿地布局。
三是提升各类生态空间的建设和运营水平,通过精心规划设计达到“质”的提升。强化公园绿地功能的综合性,加强和文化、体育及各类配套服务功能、公共活动的融合。注重景观设计,挖掘各新城特色景观要素和历史文化内涵,实现自然与人文交融。注重滨水公共空间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市民可进入、可游憩的高品质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