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后”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一名网络视频博主。他的视频课近1/3与爱情有关,在社交媒体受到上百万年轻人欢迎,最火的单集播放量高达400多万。
他对恋爱的诠释可谓“金句频出”:
“两个人相爱,激发出灵性,生命就活了。”
“现在人的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
“在爱情面前,考虑一多,就杂草丛生。”
“现在相爱越来越难,主要是男性不适应越来越强的现代女性。”
在B站上,梁老师从去年十月开始陆续发布了61个视频,其中20多个有关爱情。他讨论异地恋、如何脱单、相亲、暖男,和年轻一代分享自己的看法。
梁永安67岁了,他在复旦大学已经40多年。当年恢复第一届高考,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在云南省招取的唯一学生。其后,读研、教学,一直和文学、电影打交道,并在其中思索“爱情”——这一古老的人类命题。
为什么我说90后和00后
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
在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中,他和每逢过年被催婚的“90后”“00后”谈了谈性和婚姻观念的转变。
梁老师支持年轻人避开催婚的坑,坚守住内心的向往与对爱情坚守,同时他也提出两代人需要和解。
这个视频点击量高达426万次,收获了已婚和单身人士的24497条评论。
谈及这则视频,梁老师说:“父母认为督促孩子结婚是他们的责任,但对于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的一代人,他们需要时间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在中立的立场上,相互和解、相互理解。”
现在的年轻人在面对爱情时
最主要的困惑是什么?
梁永安表示,无形中,现在的爱情有些计算、衡量。比如我家境很好,相貌很好,或者自己的学位也很好,那我和Ta在一起,到底亏不亏?对方顺利的时候还好办,如果不顺的时候,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和Ta在一起,我自己本来可以过得更好。
“我有一个女研究生,她男朋友样样好,就是身高不够她的标准,她自己一米六八,男生大概一米六七,几个月为了这个事情焦虑,早上一起来就头大,三个月瘦掉20多斤。最后她忽然想通了,下定决心和他好,一想通也就不管不顾了,后来一直走到结婚。”
“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多,权衡太多。我始终觉得,爱情本身就是几秒钟的事情,我们有时候把它考虑了好几年,就消耗掉了很多东西。”
“两个人相爱就是天然的这部分很相合,在一起很轻松,就激发出灵性,生命就活了,是吧?这个是最珍贵的,而不是考虑一些钱多钱少,地位高低等等。考虑一多的话,就把情感变成夹生饭了,就杂草丛生。”
说到底,爱情是很简单的事情,它让人的内心瞬间变得单纯。世俗却对它,加诸过多砝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愿意过单身生活了?
梁永安表示,这是因为单身资本越来越厚:“尤其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我一个人单身,我可以过得很快乐、很丰富,可以去旅行,可以去听音乐会。在你个人的单身资本那么丰富的情况下,你要找到一种比你独自生活还要幸福的爱情,那才是值得去爱的。所以单身的增多,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
同时,现在的恋爱、婚姻成本又特别高,一个人解决好自己的生活都不容易,还要解决跟别人在一起,一个两人世界,太不容易了。
现在的男性
越来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女性?
梁永安:“我觉得现在相爱越来越难,主要是男性不适应现代的女性。”
以前女性跟随男性,她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中间隔着个男人。在古代,女性被奖品化,奖给地位最高的、最有能力的男人。比如说金榜题名,就有佳人喜欢你,包括《西厢记》都是这样的,男主总归是要考个功名出来。
现在,奖品回归到女性自身来,自己也能够体现价值。再往后女性是越来越强了,她直接可以面对世界了,部分男性暂时不能适应这样的女性。
想拥有一份好的爱情
我们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梁永安认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独立性,一定要有坚定单身的信念。这个“单身信念”,指你不依靠别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你可以独立承担生活,你有能量,去给对方去输送温暖。它有什么好处?你往上可能能遇到灵魂伴侣;你往下,也可能碰到很善良的人。
最怕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然后希望别人多承担,一切都是对别人的一种期待,把自己的压力都转移出去,这样就比较麻烦。
2017年,梁老师在深圳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
“我们的时代处于转型之际。原来农业社会里的恋爱很简单,都是父母之命。1980年之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物质条件提升,如今在爱情关系里边,实际上很多人不是在谈爱情,而是在谈婚姻,按照婚姻的条件来谈爱情,也不懂什么叫真正相爱。”
所以他选择了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从去年10月开始,他在B站上开通个人频道,分享有关爱情的视频。
“爱情本身也是文学、戏剧、电影里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在我的研读还是教学中,这方面的积累和感悟比较多一些。”梁老师目前在复旦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小说、电影、文化与文学相关课程。
在日本电影《麦秋》中,女主人公纪子一秒钟内答应了婚事。她后来对家人说,就在那一瞬间,她感受到自己一生会幸福。尽管嫁给对方会生活辛苦,但她不怕吃苦。
梁老师对这个片段印象非常深:“很多人的婚姻都来自精打细算,缺乏纪子这样的‘一瞬间’。”
“从文学和历史中了解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实际也改变了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价值观和情感的需求。”
“对于恋爱关系,这个人在生活中对他人的态度,阅读习惯,与人交往时谈论的事情,喜欢做什么,他有什么目标与追求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而不是只看别人的收入多少,通过金钱来衡量,这不是买卖。”
关于爱情如何定义,梁老师认为:“爱情是人的最高自由。在宏观的社会架构里,人的生存充满各种限制。爱情的产生,却是一种最简单的愉悦和最深层的幸福,它是一种对限制的突破。”
“与喜欢相比,爱是了解对方的精神世界。你知道在什么关键的时候,应该给他推动,而不是整天送花请吃饭。这才是爱情最珍贵独特之处。”
“而好的爱情就是能够互相照亮,互相成全,推动对方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据央视财经报道,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
在如今单身人数逐渐增多的时代,梁老师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传统的观念中,一个人一定要找一个异性结婚,这个是一定要打破的。尤其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单身可以过得很快乐、很丰富,可以去旅行,可以去听音乐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单身阶段,他才有一个走入婚姻的条件,因为他精神独立,在你个人的单身资本那么丰富的情况下,如果找到了一种比独自生活还要幸福的爱情,那才是值得去爱的。”
“而选择婚姻的理由因人而异。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两个人走到心甘情愿地放弃其他的可能,觉得一定要结婚了。在漂流的大世界里边,有两个人相遇,特别相合,他们构成一个小世界,外面再动荡,但是小世界里面很温暖。”
“网红”教师越来越多
他们是短视频时代下的名师缩影
不难发现,在抖音、B站、快手,这些新时代的短视频软件上,不仅有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也活跃着不少名师,罗翔、戴建业、葛雅琦……从网上火到网下,他们的课不仅学生爱听,网友也爱听,他们用独特的教学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网红”教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抖音粉丝500万人,短视频点赞数多则过百万,少的也有数十万。他在视频中用带着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唐诗宋词,不少人评论说“像评书一样”。“李白一听说奉召进京,马上就膨胀了。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他的鬼样子,你们知道什么叫‘得意忘形’吧,这就是活标本。”这种故事化的讲述,引来阵阵笑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从B站火到了抖音,作为抖音的新网红,他收获了37万粉丝的关注。罗翔是讲刑法学的,刚开始只有法学学生关注。但由于他讲课风格突出,且紧贴时事,每有社会新闻,总有“热心网友”问他“该定什么罪”,他幽默又充满学理地逐一分析。在青年粉丝的要求下,他甚至讲了一期《名侦探柯南》中的罪案分析,这让他声名鹊起,成为新一代“断案大师”。
在他的课程中,一到案例分析的阶段,“犯罪嫌疑人”总是叫“张三”,于是,“张三”成为他讲课特有的代号和笑点。罗翔每一次出现在B站,弹幕里总是密密麻麻的“保护我方张三”“张三在此恭候多时”,成为他和学生之间独特的密码,评论中充满了快乐。
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小学部教师葛雅琦在抖音拥有700多万粉丝,已经跻身“大V”行列。她教一年级小朋友语文课,她的特点是活泼可爱,板书密密麻麻,如同印刷体一样工整。
对于刚接触书写的小朋友来说,用工整的书写为他们开蒙显得格外有意义。用一两分钟的短视频“管窥”葛雅琦的语文课,记者发现,她会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儿歌,手舞足蹈地展现出来。她的课程评论之下,网友们总是说“你不要教孩子了,你去教别的老师怎么‘教’孩子吧。”
从课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学方式在变,好老师的标准变了吗?
南开大学大四学生蒋佳倩认为,好老师的标准不会变。她告诉记者,她心目中的好老师要能够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刘文龙则喜欢“儒雅亲和”“有同理心”的老师。